|
惜苦 / 作者:孟郊 |
于鵠值諫議,以球不能官。
焦蒙值舍人,以杯不得完。
可惜大雅旨,意此小團欒。
名回不敢辨,心轉實是難。
不惜為君轉,轉非君子觀。
轉之復轉之,強轉誰能歡。
哀哉虛轉言,不可窮波瀾。
|
|
惜苦解釋: 《惜苦》
朝代:唐代
作者:孟郊
于鵠值諫議,以球不能官。
焦蒙值舍人,以杯不得完。
可惜大雅旨,意此小團欒。
名回不敢辨,心轉實是難。
不惜為君轉,轉非君子觀。
轉之復轉之,強轉誰能歡。
哀哉虛轉言,不可窮波瀾。
中文譯文:
在鵠的職責中,值得議論,但球不能讓他得到官職。
焦蒙擔任舍人,杯子無法讓他喝飽。
可惜高雅的志向,被這小小的困擾阻礙。
名聲回不敢表白,內心轉變卻是困難的。
為了你我不惜去轉變,但轉變不是君子的行為。
轉來轉去,再次轉變,強行轉變能有誰開心。
可悲的空轉之言,無法理解其中波瀾。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描寫兩個官員困境的形象,表達了孟郊對社會現象的反思和無奈。詩中的于鵠和焦蒙代表了一些具備才干卻沒有得到合適官職的官員。他們有志向,明白大雅的理念,但卻因為某種原因而受到困擾。于鵠接受諫議職責,但他的才能和努力并沒有得到應有的回報。而焦蒙則是因為一些限制無法得到自己理想的職位。詩中的轉變,既可以理解為為了迎合上級而改變自己的原則和立場,也可以理解為轉變職位或地位希望能得到機會。然而,作者強調了這種轉變并不是君子的觀念,轉變不一定能帶來喜悅和滿足。最后,作者用“虛轉言”表達了對這種現象的哀嘆和對波瀾的綿長。
這首詩通過簡潔、凝練的語言,在描述兩個官員遭遇困境的同時,也反映了唐代官場的一種現象和社會的一種結構。詩中的球和杯可以看作是現實世界中的一種限制和負擔,讓人感到無法得到理想的發展和滿足。整首詩意味深長,既有深入的文化內涵,也蘊含著對現實的批評和反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