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征婦怨 / 作者:孟郊 |
良人昨日去,明月又不圓。
別時各有淚,零落青樓前。
君淚濡羅巾,妾淚滿路塵。
羅巾長在手,今得隨妾身。
路塵如得風,得上君車輪。
漁陽千里道,近如中門限。
中門逾有時,漁陽長在眼。
生在綠羅下,不識漁陽道。
良人自戍來,夜夜夢中到。
|
|
征婦怨解釋: 詩詞《征婦怨》是唐代孟郊創作的一首詩,描寫了女子在丈夫出征后的思念之情。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征婦怨
良人昨日去,明月又不圓。
別時各有淚,零落青樓前。
君淚濡羅巾,妾淚滿路塵。
羅巾長在手,今得隨妾身。
路塵如得風,得上君車輪。
漁陽千里道,近如中門限。
中門逾有時,漁陽長在眼。
生在綠羅下,不識漁陽道。
良人自戍來,夜夜夢中到。
譯文:
丈夫昨天離去,明月再次不圓。
在分別的時候,我們都流下了淚,滴落在青樓前。
君君的淚潤濕了絲巾,妾妾的淚滿布滿了路塵。
絲巾長久地留在我手中,現在終于可以隨著我身體。
路上的塵土仿佛也得到了風的引導,被君君的車輪帶上了歸途。
漁陽千里之遙,現在近似中門,就快回家了。
雖然時間有點漫長,但是漁陽一直在我的眼前。
從小生長在綠衣下,卻對漁陽道一無所知。
丈夫自己從戰場歸來,每個夜晚都出現在我的夢中。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婦女的心情為主線,抒發了征婦在丈夫出征后對他的思念之情。詩中通過描繪分別時的淚水和對夫君的思念,表達了征婦在內心深處對丈夫的牽掛和思念之情。
詩的前兩句“良人昨日去,明月又不圓。”揭示了丈夫離家出征的情景,明月不圓象征著夫妻分離的不圓滿,表達了征婦對歸鄉的期盼和對丈夫的思念之情。
接下來的幾句“別時各有淚,零落青樓前。”用簡練而深入的語言表達了分別時婦女的傷感和眼淚,青樓前的離別場景更加增添了一絲唏噓之情。
隨后的幾句“君淚濡羅巾,妾淚滿路塵。”通過形象生動的描述,展現了婦女的悲痛之情以及在分離時的淚水。
在詩的后半部分,“羅巾長在手,今得隨妾身。路塵如得風,得上君車輪。”這兩句表達了婦女對絲巾的珍惜與依戀,同時形容了路上的塵土仿佛也得到了風的引導,伴隨著丈夫的車輪回家。
接下來的幾句“漁陽千里道,近如中門限。中門逾有時,漁陽長在眼。”運用了漁陽和中門的象征意義,表達了丈夫離家久遠,但在婦人的心中卻始終如一。
最后兩句“生在綠羅下,不識漁陽道。良人自戍來,夜夜夢中到。”生活在丈夫遠離家鄉的環境里,詩人表示自己無法理解丈夫的艱辛,但每個夜晚丈夫都出現在她的夢中,表現了婦女對丈夫的思念之情。
整首詩以深情質樸的筆觸,表達了一位征婦在丈夫遠行時的思念之情。通過細膩的描寫和巧妙的象征手法,使讀者對征婦的內心感受有了更加真切的理解。詩意深沉,情感真摯,充滿了獨特的審美魅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