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傷春 / 作者:孟郊 |
兩河春草海水清,十年征戰城郭腥。
亂兵殺兒將女去,二月三月花冥冥。
千里無人旋風起,鶯啼燕語荒城里。
春色不揀墓傍株,紅顏皓色逐春去。
春去春來那得知,今人看花古人墓,令人惆悵山頭路。
|
|
傷春解釋: 詩詞《傷春》是唐代詩人孟郊創作的作品,描繪了戰亂所帶來的悲慘景象,以及春天的離去和人生的無常。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兩河春草海水清,
十年征戰城郭腥。
亂兵殺兒將女去,
二月三月花冥冥。
千里無人旋風起,
鶯啼燕語荒城里。
春色不揀墓傍株,
紅顏皓色逐春去。
春去春來那得知,
今人看花古人墓,
令人惆悵山頭路。
詩意和賞析:
《傷春》以戰亂為背景,描繪了戰爭所帶來的破壞和悲慘。詩中的兩河春草和海水清指的是春天的美麗景色和寧靜的海洋。然而,長達十年的戰爭使城鎮和城郭充斥著血腥氣息,亂兵擄掠兒童和婦女,讓春天的景色黯淡無光。
詩中提到二月三月時,花朵依然開放,但卻在無人的城鎮中例外,一片冷寂。旋風起的描述暗示著連呼吸都帶來死亡的風險。而鶯鳥和燕子的歌聲成了荒廢城市中唯一的生命跡象。
詩人進一步描繪了春天的離去,紅顏(指愛美女子)隨著春天的逝去而消失。春去春來,但人們卻不能真正感受到春的變化。今人只看到花兒,而古人卻已長眠于墓地,這令詩人感到憂郁和沮喪,他也將會面對同樣的命運。
整首詩以描繪戰亂對人們生活的摧殘和恢復春天的渴望,并表達了對無常生命的思考。它通過對戰爭和春天的對比,傳達了對人類自我毀滅行為的反思,以及對生命脆弱性的深刻感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