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产欧产美韩系列麻豆,最全的欧美大片,日本hiphop大师yokoi,巜人妻私密按摩师3


查辭海

 部首檢索 拼音檢索 近義詞 反義詞 語造 辭海百科
韓偓詩詞作品集:
草書屏風(fēng) 詠柳 青春 梅花 殘春旅舍 曉日 生查子 已涼 夜深/寒食夜 荷花 夏日 浣溪沙 村居 夕陽 春盡 深院 夏夜 蜻蜓 自沙縣抵龍溪縣值泉州軍過后村落皆空因有一絕 無題 惆悵 宮詞 三月 初赴期集 寒食日重游李氏園亭有懷 病憶 哭花 安貧 五更 懶起 已涼 曲江夜思 惜花 天鑒 暴雨 早起五言三韻 醉著 秋千 偶見 寄恨 想得(一作再青春) 寒食夜有寄 席上有贈 詠浴 地爐 秋村 偶題 蜻蜓 洞庭玩月 寶劍 荔枝三首(丙寅年秋到福州,自此后并福州作) 早玩雪梅有懷親屬 長信宮二首 天涼 個儂 多情(庚午年在桃林場作) 信筆 有憶 偶見背面是夕兼夢 復(fù)偶見三絕 六言三首 三憶 春晝 后魏時相州人作李波小妹歌疑其未備因補(bǔ)之 偶見 詠手 玉合(雜言) 聞雨 別緒 江樓二首 幽窗(以下《香奩集 贈友人 流年 雨中 元夜即席 守愚 及第過堂日作 重游曲江 早發(fā)藍(lán)關(guān) 避地寒食 甲子歲夏五月自長沙抵醴陵貴就深僻以便疏慵…聊寄知心 贈湖南李思齊處士 雷公 凄凄 贈隱逸 洞庭玩月 閑居 漫作二首 失鶴 早起探春 亂后春日途經(jīng)野塘 江行 觀斗雞偶作 有感 八月六日作四首 野塘 桃林場客舍之前有池半畝木槿櫛比閼水遮山…五言八韻 南浦 閑居 漫作二首 山院避暑 夢仙 秋深閑興 翠碧鳥(以上并在醴陵作) 奉和峽州孫舍人肇荊南重圍中寄諸朝士二篇時李…牽課 苑中 與吳子華侍郎同年玉堂同直懷恩敘懇因成…兼呈諸同年 浣溪沙 春恨 中春憶贈 舊館 日高 自負(fù) 閨情 倒押前韻 褭娜(丁卯年作) 閨怨 擁鼻 兩處 半夜 五更 春悶偶成十二韻 厭花落 薦福寺講筵偶見又別(一作別后) 代小玉家為蕃騎所虜后寄故集賢裴公相國 春閨二首 思錄舊詩于卷上,凄然有感,因成一章 效崔國輔體四首 密意 忍笑 意緒 晝寢 不見 妒媒 蹤跡 寄遠(yuǎn)(在岐日作) 松髻 倚醉 金陵(雜言) 早歸 中庭 新上頭 蹋青 新秋 遙見 重游曲江 寒食夜(一作深夜,一作夜深) 半睡 聯(lián)綴體 橫塘 欲去 屐子 繞廊 馬上見 見花 詠燈 春盡日 御制春游長句 思?xì)w樂 大酺樂 訪明公大德 寄禪師 半睡 曲江晚思 野釣 答友人見寄酒 頻訪盧秀才(盧時在選末) 驛樓 以庭前海棠梨花一枝寄李十九員外 闌干 并州 阻風(fēng) 使風(fēng) 雨村 招隱 商山道中 曲江秋日 過茂陵 仙山 晚岸 與僧 乾寧三年丙辰在奉天重圍作 閑步 別錦兒(及第后出京,別錦兒與蜀妓) 余作探使以繚綾手帛子寄賀因而有詩 重和 再和 又和 大慶堂賜宴元珰而有詩呈吳越王 朝退書懷 登樓有題 永明禪師房 隰州新驛贈刺史 寒食日沙縣雨中看薔薇(己巳) 秋雨內(nèi)宴(乙卯年作) 離家 吳郡懷古 野寺 寄京城親友二首 北齊二首 余自刑部員外郎為時權(quán)所擠值盤石出鎮(zhèn)藩屏…長句寄所知 邊上看獵贈元戎 老將 再止廟居 冬日 格卑 江南送別 游江南水陸院 離家第二日卻寄諸兄弟 夏課成感懷 惜春 過漢口 午寢夢江外兄弟(一作午夢曲江兄弟) 夜坐 歸紫閣下 傷春 夜船 殘花 深村 山驛 和王舍人撫州飲席贈韋司空 同年前虞部李郎中自長沙赴行在余以紫石硯贈之賦詩代書 亂后卻至近甸有感(乙卯年作) 過臨淮故里 贈易卜崔江處士(袁州) 亂后春日途經(jīng)野塘 隰州新驛 湖南絕少含桃偶有人以新摘者見惠感事傷懷因成四韻 偶題 漢江行次 江行 幽獨(dú) 太平谷中玩水上花 南亭 傷亂 見別離者因贈之 寄友人 睡起 半醉 初赴期集 寄鄰莊道侶 即目 觀斗雞偶作 有感 十月七日早起作時氣疾初愈 南安寓止 疏雨 訪隱者遇沈醉書其門而歸 驛步(癸酉年在南安縣) 八月六日作四首 感舊 贈僧 余臥疾深村聞一二郎官今稱繼使閩越笑余迂古…因成此篇 野塘 江岸閑步(此后壬申年作,在南安縣) 天鑒 喜涼 船頭 信筆 火蛾 清興 寄禪師 中秋寄楊學(xué)士(一作中秋永夕奉寄楊學(xué)士兄弟) 桃林場客舍之前有池半畝木槿櫛比閼水遮山…五言八韻 南浦 僧影 寄隱者 騰騰 閑興 山院避暑 暴雨 晨興 卜隱 此翁(此后在桃林場) 自沙縣抵龍溪縣值泉州軍過后村落皆空因有一絕 建谿灘波心目驚眩余平生溺奇境今則畏怯不暇因書…八字 己巳年正月十二日自沙縣抵邵武軍將謀撫…偶成一篇 夢中作 又一絕請為申達(dá)京洛親交知余病廢 余寓汀州沙縣,病中聞前鄭左丞璘隨外鎮(zhèn)舉薦…感悟也 李太舍池上玩紅薇醉題 秋郊閑望有感 味道 息慮 社后 向隅 感事三十四韻(丁卯已后) 贈湖南李思齊處士 過臨淮故里 贈易卜崔江處士(袁州) 隰州新驛 湖南絕少含桃偶有人以新摘者見惠感事傷懷因成四韻 漢江行次 幽獨(dú) 太平谷中玩水上花 南亭 傷亂 見別離者因贈之 寄友人 睡起 半醉 惜花 寄鄰莊道侶 即目 十月七日早起作時氣疾初愈 南安寓止 疏雨 訪隱者遇沈醉書其門而歸 驛步(癸酉年在南安縣) 感舊 贈僧 安貧 余臥疾深村聞一二郎官今稱繼使閩越笑余迂古…因成此篇 江岸閑步(此后壬申年作,在南安縣) 喜涼 船頭 雷公 信筆 火蛾 凄凄 清興 寄禪師 中秋寄楊學(xué)士(一作中秋永夕奉寄楊學(xué)士兄弟) 贈隱逸 僧影 寄隱者 騰騰 閑興 晨興 卜隱 失鶴 此翁(此后在桃林場) 建谿灘波心目驚眩余平生溺奇境今則畏怯不暇因書…八字 己巳年正月十二日自沙縣抵邵武軍將謀撫…偶成一篇 夢中作 又一絕請為申達(dá)京洛親交知余病廢 余寓汀州沙縣,病中聞前鄭左丞璘隨外鎮(zhèn)舉薦…感悟也 李太舍池上玩紅薇醉題 秋郊閑望有感 味道 早起探春 息慮 社后 向隅 感事三十四韻(丁卯已后) 送人棄官入道 贈吳顛尊師(丙寅年作) 故都 有矚 再思 兩賢 登南神光寺塔院(一本題作登南臺僧寺) 寄上兄長 三月二十七日自撫州往南城縣舟行見拂水薔薇因有是作 丙寅二月二十二日撫州如歸館雨中有懷諸朝客 乙丑歲九月在蕭灘鎮(zhèn)駐泊兩月忽得商馬楊迢…因書四十字 贈孫仁本尊師(在袁州) 息兵 避地 花時與錢尊師同醉因成二十字 凈興寺杜鵑一枝繁艷無比 即目二首 湖南梅花一冬再發(fā)偶題于花援 家書后批二十八字(在醴陵,時聞家在登州) 病中初聞復(fù)官二首 曛黑 小隱 欲明 玩水禽(在古南醴陵縣作) 寄湖南從事 雪中過重湖信筆偶題 春陰獨(dú)酌寄同年虞部李郎中(在湖南) 贈漁者(在湖南) 訪同年虞部李郎中(天復(fù)四年二月,在湖南) 出官經(jīng)硤石縣(天復(fù)三年二月二十二日) 恩賜櫻桃分寄朝士(在岐下) 秋霖夜憶家(隨駕在鳳翔府) 冬至夜作(天復(fù)二年壬戌,隨駕在鳳翔府) 辛酉歲冬十一月隨駕幸岐下作 從獵三首 宮柳 錫宴日作 侍宴 中秋禁直 和吳子華侍郎令狐昭化舍人嘆白菊衰謝之絕次用本韻 六月十七日召對自辰及申方歸本院 雨后月中玉堂閑坐 殘花 日高 個儂 早歸 深院 寒食夜 已涼
最新收錄:

暫未開通

韓偓
韓偓簡介

全 名 韓偓

韓偓韓偓簡介


  韓偓(公元842年~公元923年)。中國唐代詩人。乳名冬郎,字致光,號致堯,晚年又號玉山樵人。陜西萬年縣(今樊川)人。自幼聰明好學(xué),10歲時,曾即席賦詩送其姨夫李商隱,令滿座皆驚,李商隱稱贊其詩是“雛鳳清于老鳳聲”。龍紀(jì)元年(889年),韓偓中進(jìn)士,初在河中鎮(zhèn)節(jié)度使幕府任職,后入朝歷任左拾遺、左諫議大夫、度支副使、翰林學(xué)士。


韓偓韓偓的生平


  光化三年(900年),宦官頭子左右神策軍中尉劉季述發(fā)動宮廷政變,廢昭宗,立太子李裕為帝。韓偓協(xié)助宰相崔胤平定叛亂,迎昭宗復(fù)位,成為功臣之一,任中書舍人,深得昭宗器重,多次欲立為相,都被力辭。中書門下同平章事李繼昭依附宦官頭子韓全誨,排擠崔胤,崔胤召鳳翔節(jié)度使李茂貞入朝,意欲抑制宦官集團(tuán)。李茂貞入朝后,擁兵跋扈,崔胤又想召宣武鎮(zhèn)節(jié)度使朱全忠入朝牽制李茂貞。韓偓諫道:這樣造成“兩鎮(zhèn)兵斗闕下,朝廷危矣”,應(yīng)一面罷去李茂貞,一面處理宦官。議尚未行,而李茂貞、韓全誨已將昭宗劫往鳳翔。韓偓聞訊,星夜趕往鳳翔行在,見昭宗時慟哭失聲。昭宗任韓偓為兵部侍郎。后朱全忠兵到,敗李茂貞,殺韓全誨,韓偓隨同昭宗回長安。

  韓偓回長安后,見朱全忠比李茂貞更為驕橫,心中甚感不滿。一次,朱全忠和崔胤在殿堂上宣布事情,眾官都避席起立,只有韓偓端坐不動,稱“侍宴無輒立”,因此激怒朱全忠。朱全忠一則惱怒韓偓無禮,再則忌他為昭宗所寵信,參預(yù)樞密,恐于己不利,便借故在昭宗面前指斥韓偓。崔胤聽信讒言,也不予救護(hù)。朱全忠本欲置韓偓于死地,幸經(jīng)京兆尹鄭元規(guī)勸阻,被貶為濮州(今山東鄄縣、河南濮陽以南地區(qū))司馬。不久,又被貶為榮懿(今貴州桐梓縣北)尉,再貶為鄧州(今河南鄧縣)司馬。韓偓離京,使昭宗左右無親信之人。

  天祐元年(904年),朱全忠弒昭宗,立李柷為昭宣帝(即哀帝)。為收買人心,偽裝豁達(dá)大度,矯詔召韓偓回京復(fù)職。韓偓深知一回長安,即入虎口,便不奉詔,攜眷南逃到江西撫州。

  威武軍節(jié)度使王審知重視延攬人才,派人到撫州邀韓偓入閩。天祐二年(905年)八月,韓偓自贛入閩。

  韓偓入閩后,在長汀、沙縣寓居一個時期。天祐四年(907年),朱全忠篡唐,改國號梁,王審知向朱全忠獻(xiàn)表納貢。韓偓對此心有抵觸,想再回江西。從沙縣走到邵武時,王審知急忙派人前去挽留。但韓偓因感“宦途險惡終難測”,功名之念已淡,堅拒王審知的任命。在從邵武回到沙縣后,不久又經(jīng)尤溪到桃林場(今永春)小住,然后進(jìn)入泉州。在泉州,受到刺史王審邽父子的優(yōu)禮接待,住泉州西郊招賢院,多年來疲憊的身心得到憩息。在飽覽當(dāng)?shù)仫L(fēng)物之時,又感嘆“盡道途窮未必窮”,興之所至,寫下許多有名的詩篇。

  不久,韓偓到南安漫游,認(rèn)為這里是晚年棲止的理想地點(diǎn),便在葵山(又名黃旗山)山麓的報恩寺旁建房舍,以為定居之地,時稱“韓寓”。在這里,韓偓下地耕種,上山砍柴,自號“玉山樵人”,自稱“已分病身拋印綬,不嫌門巷似漁樵”,過著退隱生活。梁龍德三年(923年),韓偓病逝,威武軍節(jié)度使檢校尚書左仆射傅實(shí)為其營葬,墓在葵山之陽。

  韓偓才華橫溢,是晚唐著名詩人,被尊為“一代詩宗”。其詩作大體上可分3個時期:初期是在被貶謫之前;中期是在貶謫之后,入閩之前;晚期在入閩后,特別是在泉州、南安定居之后。初期在朝為官,深得昭宗信任,仕途上春風(fēng)得意,生活上優(yōu)渥奢華,所作詩多是艷詞麗句,正如后來他在南安寓所整理《香奩集》的序文上所述:“柳巷青樓,未嘗糠秕;金閨繡戶,始預(yù)風(fēng)流”,充滿纏綿浪漫的色彩。不過,也有些清新可誦的詩句,如膾炙人口的“八尺龍須方錦褥,已涼天氣未寒時”;“燕子不來花著雨,春風(fēng)應(yīng)自怨黃昏”等。被斥逐出長安后,韓偓屢經(jīng)轉(zhuǎn)徙,目擊亂離,詩風(fēng)有很大轉(zhuǎn)變,多半敘寫個人坎坷遭遇,傾吐胸中悲憤之情,詛咒戰(zhàn)亂,同情人民。入閩之初,韓偓行蹤未定,過尤溪時,正值泉州王氏軍與南漢軍激戰(zhàn)后,村落成墟,寫出傳誦千古的名句:“水自潺湲日自斜,屋無雞犬有鳴鴉;千村萬落如寒食,不見人煙只見花。”到泉州、南安定居后,寫出“中華地向城邊盡,南國云從海上來;四序有花長見雨,一冬無雪卻聞雷”和《詠荔枝》等富有地方色彩的詩篇。晚年,熱愛定居后的樵耕生活,寫了“此地三年偶寄家,枳籬茅屋共桑麻”,“病起乍嘗新桔柚,秋深初換舊衣裳”等詩句,抒發(fā)閑適心情。韓偓詩作,以入閩后的作品最多。盡管后人稱韓偓為“香奩體”的創(chuàng)始人,其實(shí),現(xiàn)實(shí)主義乃是韓偓詩作的主流。其詩集《玉山樵人集》,曾由《四部叢刊》重印傳世;《全唐詩》收錄其詩280多首。


韓偓韓偓的職業(yè)生涯


  韓偓詩中,最有價值的是感時詩篇。它們幾乎是以編年史的方式再現(xiàn)了唐王朝由衰而亡的圖景。作者喜歡用近體尤其是七律的形式寫時事,紀(jì)事與述懷相結(jié)合,用典工切,有沉郁頓挫的風(fēng)味,善于將感慨蒼涼的意境寓于清麗芊綿的詞章,悲而能婉,柔中帶剛。他的作品多寫上層政治變亂,觸及民生疾苦者較少。而藝術(shù)上缺乏杜甫沉雄闊大的筆力和李商隱精深微妙的構(gòu)思,有時不免流于平淺纖弱。

  韓偓的寫景抒情詩構(gòu)思新巧,筆觸細(xì)膩。而最大的特色,還在于從景物畫面中融入身世之感,即景抒情,渾涵無跡。七律《惜花》寫得悲咽沉痛,被人視作暗寓亡國之恨。一些寫景小詩如《醉著》、《野塘》,以白描手法勾摹物象,構(gòu)圖明晰,設(shè)色疏淡,宛如一幅幅飽含詩意的水墨畫卷。至于反映農(nóng)村亂敗景象的《自沙縣抵尤溪縣,值泉州軍過后,村落皆空,因有一絕》,寓時事于寫景之中,更有畫筆與史筆相結(jié)合之妙。

  韓偓作《香奩集》寫男女之情,風(fēng)格纖巧。對此歷來評價不一。今有明汲古閣刻本《韓內(nèi)翰別集》1卷,附補(bǔ)遺1卷。另《香奩集》有元刊3卷本和《汲古閣》1卷本傳世。

  據(jù)《宣和書譜》記載,韓偓雖不以字譽(yù)當(dāng)世,但行書寫的極好,曾有《仆射帖》、《藝蘭帖》、《手簡十一帖》等傳世,宋明之人認(rèn)為他的字“八法俱備,淳勁可愛”。


韓偓韓偓的詩歌風(fēng)格


  韓偓詩中,最有價值的是感時詩篇。它們幾乎是以編年史的方式再現(xiàn)了唐王朝由衰而亡的圖景。作者喜歡用近體尤其是七律的形式寫時事,紀(jì)事與述懷相結(jié)合,用典工切,有沉郁頓挫的風(fēng)味,善于將感慨蒼涼的意境寓于清麗芊綿的詞章,悲而能婉,柔中帶剛。他的作品多寫上層政治變亂,觸及民生疾苦者較少。而藝術(shù)上缺乏杜甫沉雄闊大的筆力和李商隱精深微妙的構(gòu)思,有時不免流于平淺纖弱。

  韓偓的寫景抒情詩構(gòu)思新巧,筆觸細(xì)膩。而最大的特色,還在于從景物畫面中融入身世之感,即景抒情,渾涵無跡。七律《惜花》寫得悲咽沉痛,被人視作暗寓亡國之恨。一些寫景小詩如《醉著》、《野塘》,以白描手法勾摹物象,構(gòu)圖明晰,設(shè)色疏淡,宛如一幅幅飽含詩意的水墨畫卷。至于反映農(nóng)村亂敗景象的《自沙縣抵尤溪縣,值泉州軍過后,村落皆空,因有一絕》,寓時事于寫景之中,更有畫筆與史筆相結(jié)合之妙。

  宋計有功《唐詩紀(jì)事》卷六十五韓偓紀(jì)事:“偓小字冬郎,義山云:嘗即席為詩相送,一座盡驚,句有老成之風(fēng)。因有詩云:‘十歲裁詩走馬成,冷灰殘燭動離情。桐花萬里丹山路,雛鳳清于老鳳聲。’偓,字致堯,今曰致光,誤矣。”

  (韓偓作《香奩集》寫男女之情,風(fēng)格纖巧。對此歷來評價不一。今有明汲古閣刻本《韓內(nèi)翰別集》1卷,附補(bǔ)遺1卷。另《香奩集》有元刊3卷本和汲古閣1卷本傳世。)

  “和魯公凝有艷詞一編,名《香奩集》。凝后貴,乃嫁其名為韓偓,今世傳韓偓《香奩集》,乃凝所為也。凝生平著述,分為《演綸》《游藝》《孝悌》《疑獄》《香奩》《籯金》六集,自為《游藝集序》云:“余有《香奩》《籯金》二集,不行于世。”凝在政府,避議論,諱其名又欲后人知,故于《游藝集序》實(shí)之,此凝之意也。余在秀州,其曾孫和惇家藏諸書,皆魯公舊物,末有印記,甚完。”

  據(jù)沈括《夢溪筆談》——《香奩集》應(yīng)為和凝所著。


韓偓韓偓與道教


  細(xì)繹有關(guān)詩文可見,韓偓與道教有著較為密切的關(guān)系。與唐代其他詩人一樣,韓偓和道士也有著一些交往,見諸姓名的有錢氏道士、孫仁本、吳顛等。先看錢氏道士,韓偓有詩《花時與錢尊師同醉因成二十字》云:“酒仙同避世,何用厭長沙?”在大好春光里,他與錢氏道士同飲共醉,并且共稱為“酒仙”,可見二人十分投機(jī)。再看孫仁本道士,“齒如冰雪發(fā)如黳,幾百年來醉如泥。不共世人爭得失,臥床前有上天梯”(《贈孫仁本尊師》),或許正是他不爭得失的態(tài)度和品格,引起了韓偓的共鳴。對于吳顛道士,韓偓更是推重,在《贈吳顛尊師》中說他“未識心相許,開襟語便誠”,并且愿意拜吳顛為兄長。另外,韓偓和一些隱居江湖的處士如崔江、李思齊等多有交往。從《贈易卜崔江處士》和《贈湖南李思齊處士》可見二人也都是細(xì)心研習(xí)道法的。 另外,韓偓與道教的關(guān)系還可以從以下幾點(diǎn)窺見一斑:

  對道教經(jīng)典的熟識。韓偓對《南華真經(jīng)》和《黃庭經(jīng)》最為熟悉和喜愛,所謂“賴有南華養(yǎng)不材”(《驛步》)、“一卷黃庭在手中”(《使風(fēng)》)。韓偓多次提及《南華真經(jīng)》(即《莊子》),《湖南梅花一冬再發(fā)偶題于花援》云“調(diào)鼎何曾用不材”、《深村》云“甘向深村固不材”以及“賴有南華養(yǎng)不材”(《驛步》)皆是取自《莊子·山木》。《訪虞部李郎中》“更覺襟懷得喪齊”、《凄凄》“深將寵辱齊”、《小隱》“靈椿朝菌由來事,卻笑莊生始欲齊”則可見作者接受了莊子“齊物”的思想。《過臨淮故里》“榮盛幾何流落久,遣人襟抱薄浮生”,“浮生”來源自《莊子·刻意》“其生若浮,其死若休”。《訪明公大德》云“各自心中有醴泉”,“醴泉”則用《莊子·秋水》鵷鶵“非醴泉不飲”事。《余寓汀州沙縣……或冀其感悟也》云“子牟歡忭促行期”,則是借《莊子·讓王》中子牟事反其意而用之。

  親自參加道教修煉。韓偓曾經(jīng)親自參加道教“辟谷”的修煉,《贈湖南李思齊處士》云“知余絕粒窺仙事,許到名山看藥爐”,《秋村》云“絕粒看經(jīng)香一柱,心知無事即長生”。所謂“絕粒”就是“辟谷”、不食谷物,是道教重要修煉方法之一。韓偓參加道教呼吸修煉,《十月七日早起作時氣疾初愈》詩云“陽精欲出陰精落,天地包含紫氣中”,就是在黎明時候,陽氣初生,陰氣衰落,此時練功者進(jìn)行服氣修煉、吐故納新,以達(dá)到以氣攻病、祛病強(qiáng)身的效果。韓偓的修煉應(yīng)該主要是精神修煉、內(nèi)丹術(shù),韓偓的“息機(jī)”、“遺慮”、“去物欲,簡塵事”正是道教注重“存思通神”、“離境坐忘”的精神修煉,《使風(fēng)》提到的《黃庭經(jīng)》便是注重“內(nèi)丹”的上清派尊奉的最為重要經(jīng)典之一。因?yàn)橥硖莆宕捎诟嗟娜苏J(rèn)識到服食丹藥的荒謬和危害,外丹逐步衰落,注重“精、氣、神”修煉的內(nèi)丹逐步興盛。但對于外丹韓偓應(yīng)該也是熟悉的,如《贈湖南李思齊處士》中提到“許到名山看藥爐”,《寄鄰莊道侶》云“藥窗誰伴醉開顏”,可見鄰莊的道侶也是煉丹藥的,《蜻蜓》中也提到“云母”的意象。

  對道人隱逸的推崇和神仙生活的向往。從前面韓偓與道教、處士的交往就可以看出他對隱逸的興趣,既有孫仁本的“不共世人爭得失”的贊揚(yáng),也有對崔江“門傳組綬身能退”的欽佩。更能直接表現(xiàn)這種心態(tài)的是《送人棄官入道》,對朋友的棄官入道韓偓是持熱烈支持的態(tài)度的,他有感于“社稷俄如綴”,認(rèn)為“忸怩非壯志,擺脫是良圖”,最后寄語朋友“他日如拔齋,為我指清都”。韓偓對神仙生活同樣充滿了向往,對道教壺中神仙境界的更是有著好奇,“壺中日月將何用?借與閑人試一窺”(《贈易卜崔江處士》)。《漫作二首》其一寫道“丹宵能幾級,何必待乘槎”,登上丹宵的仙境,并非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也未必要乘槎于海。《仙山》云“一炷心香洞府開”,作者謂心中虔誠能感通神仙,如焚香一樣。《夢仙》一詩更直接而深刻表明了他的道教信仰,詩中先描寫紫宵云闋的美景,然后嗟嘆阮肇從仙境歸來太快、對張騫乘槎天河深表羨慕。詩的最后說“澡練純陽功力在,此心惟有玉皇知”,表達(dá)自己對修道成仙的真誠與渴望。

  對道教的自我認(rèn)同。韓偓任翰林學(xué)士時就曾經(jīng)“鶴帔星冠羽客裝”(《朝退書懷》),完全是一副道士形象。韓偓有《寄鄰莊道侶》一詩,稱自己的朋友或伙伴為“道侶”,這正是道教徒彼此之間的稱謂。《寄禪師》云“他心明與此心同,妙用忘言理暗通”,意思是說道教思想和佛教思想是相通的;細(xì)繹其詩味,在這里韓偓把禪師作為佛家的代表,而把自己作為道教的代表。可見,韓偓對道教有著某種自我認(rèn)同感。

  從韓偓對佛教態(tài)度看其對道教的態(tài)度。韓偓也有大量與佛教相關(guān)的詩歌,他曾多次造訪寺廟,與佛教徒也有著較多的交往。《游江南水陸禪院》比較顯明地顯示了韓偓對佛教的態(tài)度“早于喧雜是深仇,猶恐行藏墜俗流。高寺懶為攜酒去,名山長恨送人游。關(guān)河見月空垂淚,風(fēng)雨看花欲白頭。除去祖師心法外,浮生何處不堪愁”。從這里可以看出,韓偓很早就不喜歡佛教的繁雜喧鬧,甚至連一些寺廟也懶得去游玩,只是佛教的“心法”多契合詩人的情懷。《即目》其二亦云“動非求進(jìn)靜非禪”,明確表明自己“動”并不是要干祿求進(jìn),“靜”也并非要學(xué)佛修禪。《寄禪師》中則以道教道家自居。可見,韓偓對佛教“心法”雖然比較欣賞,但他并不傾心于此。韓偓對道教比對佛教有更多的親近感。

   詩人



查辭海 chacihai.com baike-map 浙ICP備19001761號-4
主站蜘蛛池模板: 佛坪县| 定西市| 磴口县| 渝中区| 东宁县| 讷河市| 平陆县| 仁化县| 玉田县| 遂昌县| 永嘉县| 绿春县| 怀远县| 茂名市| 富民县| 屯留县| 屏东市| 布尔津县| 光泽县| 邵武市| 大同县| 新闻| 昌都县| 尤溪县| 桃园县| 锡林浩特市| 连城县| 达州市| 灵石县| 安阳县| 成安县| 黄浦区| 商丘市| 甘洛县| 九龙坡区| 永泰县| 西贡区| 昌邑市| 新绛县| 罗平县| 南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