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亂后春日途經(jīng)野塘 / 作者:韓偓 |
世亂他鄉(xiāng)見落梅,野塘晴暖獨裴回。
船沖水鳥飛還住,袖拂楊花去卻來。
季重舊游多喪逝,子山新賦極悲哀。
眼看朝市成陵谷,始信昆明是劫灰。
|
|
亂后春日途經(jīng)野塘解釋: 《亂后春日途經(jīng)野塘》是唐代詩人韓偓創(chuàng)作的一首詩。這首詩以春日途經(jīng)野塘的景色為背景,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寫,抒發(fā)了詩人對亂世的悲涼和失望之情。
詩中描述詩人在異鄉(xiāng)途中見到落梅,這是一種凋零的花朵,象征著失落和悲傷。然而這個野塘春日卻是晴暖宜人,獨自徜徉其中的詩人感到十分孤獨和迷茫。
詩人觀察到船沖水自由自在地游動,而飛鳥則飛過一段路程后停下來住宿,仿佛是受到了外界的約束。詩人在這種景象下,對自身的境遇進行了思考,感嘆人世間舊時的游樂似乎已經(jīng)消失,新時代則充滿了悲哀。
最后兩句“眼看朝市成陵谷,始信昆明是劫灰”,詩人以朝市的景象來暗喻當時的亂世,朝市成為一片廢墟,象征著文化的衰敗和社會的混亂。詩人眼見這個景象,悟出了昆明(古時指云南地區(qū))已經(jīng)淪為一片廢墟的真相。
整首詩通過對美麗的自然景色的描寫,凸顯了詩人對亂世的失望和對局勢的憂心,表達了一種悲憤的情緒。通過細膩的描寫和深邃的意境,詩人將個人的感受與社會的現(xiàn)實相結合,既傳達了作者個人的情感,又折射出當時社會的動蕩不安。這首詩也代表了韓偓在唐代文人學士中的風格,注重對社會和時代的關注,以及對人生境遇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