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寄禪師 / 作者:韓偓 |
他心明與此心同,妙用忘言理暗通。
氣運陰陽成世界,水浮天地寄虛空。
劫灰聚散銖錙黑,日御奔馳繭栗紅。
萬物盡遭風鼓動,唯應禪室靜無風。
|
|
寄禪師解釋: 《寄禪師》是唐代韓偓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他心明與此心同,
妙用忘言理暗通。
氣運陰陽成世界,
水浮天地寄虛空。
劫灰聚散銖錙黑,
日御奔馳繭栗紅。
萬物盡遭風鼓動,
唯應禪室靜無風。
詩意:
這首詩詞探討了禪宗的哲學思想,表達了詩人對禪修境界的理解。詩人通過禪修體驗,認識到自己的心與宇宙的心互相共通,以及禪修的妙用在于超越語言,直接理解事物的本質。詩中通過對自然界的描繪,表達了一種宇宙生成的觀念,以及萬物與宇宙之間的相互關系。最后,詩人強調了禪室的寧靜與無風的狀態,暗示禪修的境界是超越塵囂、安定寧靜的。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練的語言表達了禪修的主題和境界。詩人通過對禪修體驗的描繪,表達了個人心靈與宇宙之間的奇妙聯系。詩中的"他心明與此心同"表達了詩人認識到自己的內心與宇宙的內心是相通的,存在著一種共通性。"妙用忘言理暗通"強調禪修的妙處在于超越語言,通過直接體驗而領悟事物的真實本質。
接著,詩人運用象征和意象描繪了宇宙的生成和運行。"氣運陰陽成世界"表達了宇宙的生成依靠著陰陽之氣的運行。"水浮天地寄虛空"則表達了水作為一種重要元素,承載著宇宙的虛空。
詩中還描繪了宇宙的運行和變化。"劫灰聚散銖錙黑"以及"日御奔馳繭栗紅"通過對劫灰、日的描繪,表達了宇宙的運行和變化的無常性,以及宇宙中充滿了各種不確定的力量。
最后,詩人通過對風的描繪,強調了禪室的寧靜與無風的狀態。"萬物盡遭風鼓動,唯應禪室靜無風"表達了禪修的境界是超越塵囂和外界干擾,達到內心安定與寧靜的狀態。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通過簡練而富有意象的語言,表達了禪修的境界和禪宗哲學的核心思想。它呈現了一個宇宙生成、運行和無常變化的圖景,以及禪修所追求的超越語言、直接體驗事物本質的境界。同時,詩人也通過對禪室寧靜狀態的描繪,強調了禪修的內心安定與寧靜的價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