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爐 / 作者:韓偓 |
兩星殘火地爐畔,夢斷背燈重擁衾。
側聽空堂聞靜響,似敲疏磬褭清音。
風燈有影隨籠轉,臘雪無聲逐夜深。
禪客釣翁徒自好,那知此際湛然心。
|
|
地爐解釋: 《地爐》
兩星殘火地爐畔,
夢斷背燈重擁衾。
側聽空堂聞靜響,
似敲疏磬褭清音。
風燈有影隨籠轉,
臘雪無聲逐夜深。
禪客釣翁徒自好,
那知此際湛然心。
中文譯文:
在地爐畔,兩顆星殘余的火焰,
夢醒了,背燈重重地擁上被。
傾聽一旁的空堂,能聞到寂靜的響聲,
仿佛在敲擊著疏磬,發出清脆的音韻。
風中的燈有著影子,隨著籠子的轉動,
冷冷的月光下,臘雪無聲地逐漸加深。
禪僧和釣翁都自得其樂,
不知道這時刻多么清澈的心境。
詩意和賞析:
《地爐》描繪了一個寧靜的夜晚場景,通過對細節的描寫,表現了詩人的禪意和深沉的內心世界。
詩中的兩星殘火,代表了昏暗中的微弱光芒,象征著人們夢想與希望的殘存。而夢斷背燈,追加了更多的思索和情感。背燈重擁衾,傳遞出一個人在寒夜中的孤獨和沉思。
接下來描述了冷靜的場景,空堂中的靜謐和疏磬的音韻,給人一種寧靜和安詳的心境。風燈有影隨籠轉,臘雪無聲逐夜深,將讀者帶入到一個靜謐的夜晚。臘雪代表了寒冷的冬季和寂靜的環境。
最后兩句“禪客釣翁徒自好,那知此際湛然心”,表達了詩人對內心深處清澈和平和感的追求。禪客釣翁是尋求精神寄托和滿足的代表,而他們并不了解這時的詩人內心的寧靜和洞察力。整首詩以靜謐的景象和修行者的心境為主題,體現了唐代詩歌的典型特點,即情感的內斂和將自然景物與內心境界結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