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見 / 作者:韓偓 |
動靜防閑又怕疑,佯佯脈脈是深機。
此身愿作君家燕,秋社歸時也不歸。
|
|
不見解釋: 《不見》
動靜防閑又怕疑,
佯佯脈脈是深機。
此身愿作君家燕,
秋社歸時也不歸。
中文譯文:
動態與靜態都要謹防閑話,同時也怕引起猜疑,
掩飾行跡,暗中有深思謀。
我愿意成為你家的燕子,
歸巢的時候也不愿意離開。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作者韓偓對于動靜和疑慮的警惕,以及對于歸宿的渴望。詩中的“動靜防閑又怕疑”意味著作者在行動和言談中要小心謹慎,避免引起別人的閑話和猜疑。作者以“佯佯脈脈”來形容自己,表達出隱藏自己真實意圖的深遠計劃與心思謀略。
然后,詩中轉折出現了作者愿意成為君家的燕子,燕子是古代文人常用來比喻舍棄自己的家園、投靠異鄉的藝術形象。作者希望能夠有一個安穩的歸宿,成為君家的燕子。而最后一句“秋社歸時也不歸”,則直接表示了作者的歸宿之愿,即便是到了歸巢的秋天,也不愿離開君家,表示對于安定和歸宿的渴望。
整首詩以簡潔流暢的語言,表達出了作者對于保持警惕、隱藏真實意圖的思考,以及對于歸宿的渴望與不舍。通過這樣的描寫,反映了唐代社會中人們的虛偽與追求歸宿的心理,也展現了作者對于真實和安穩的向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