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月 / 作者:韓偓 |
辛夷才謝小桃發,蹋青過后寒食前。
四時最好是三月,一去不回唯少年。
吳國地遙江接海,漢陵魂斷草連天。
新愁舊恨真無奈,須就鄰家甕底眠。
|
|
三月解釋: 《三月》是韓偓創作的一首唐代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辛夷才謝小桃發,蹋青過后寒食前。
才剛剛落盡了辛夷花,小桃花又開始綻放,踏青剛結束即將到達寒食節。
四時最好是三月,一去不回唯少年。
三月是四季中最美好的時光,但它卻過去后再也回不來,只有年輕人才會感受到其中的美好。
吳國地遙江接海,漢陵魂斷草連天。
吳國地域遼闊,長江和大海相接,而漢陵的英靈也與草木連為一體。
新愁舊恨真無奈,須就鄰家甕底眠。
新的憂慮和舊的痛苦令人無奈,只能沉浸在鄰家甕底(指陶甕中盛酒)的甜蜜中入眠。
該詩以寫景入手,描繪了春天過去夏天到來的景象,表現了春天的美好和離去無回的悲涼。吳國與漢陵的地理位置暗示了時光流轉、萬物更迭的無可避免,舊的憂慮和痛苦總是難以避免,而安慰之處只能是享受甜蜜的時刻。整首詩意味深長,寄托了作者對青春時光與美好時光的向往,對光陰的無可奈何之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