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翁(此后在桃林場) / 作者:韓偓 |
高閣群公莫忌儂,儂心不在宦名中。
巖光一唾垂緌紫,何胤三遺大帶紅。
金勁任從千口鑠,玉寒曾試幾爐烘。
唯應(yīng)鬼眼兼天眼,窺見行藏信此翁。
|
|
此翁(此后在桃林場)解釋: 此翁(此后在桃林場)
高閣群公莫忌儂,
儂心不在宦名中。
巖光一唾垂緌紫,
何胤三遺大帶紅。
金勁任從千口鑠,
玉寒曾試幾爐烘。
唯應(yīng)鬼眼兼天眼,
窺見行藏信此翁。
中文譯文:
這位老者(從此后在桃林中)
高樓上的群臣們,不要妒嫉我,
我心不在名利之中。
山巖上的光芒,一聲呼出,寶玉就凝聚成紫色,
我祖上的紅色絲帶被傳了三代。
金屬的勁力完全隨我的心意而塑造,
玉石的寒氣曾經(jīng)通過爐火幾度炙烤。
只有鬼眼和天眼一起,
可以窺見我在行動中的真實。
詩意與賞析:
這首詩以一位自稱“此翁”的老者自述,表達了他不為名利之事所牽絆的心態(tài)。他在高臺上觀望,寄望于自由自在的生活,心靈不受塵世紛擾。詩中運用了形象生動的比喻,如寶玉染紅的紫色、祖上傳承的紅色絲帶等,揭示了他的出類拔萃和高貴的血脈。同時,他還表達了對自己瀟灑自如的內(nèi)心狀態(tài)的自信和驕傲。
該詩運用了寫景與抒情相結(jié)合的手法,通過描繪山巖的光芒、金屬的勁力和玉石的寒氣,將自然景觀和翁自身的奇特能力相結(jié)合,展示了他超凡脫俗的存在。最后兩句“唯應(yīng)鬼眼兼天眼,窺見行藏信此翁”,意味著此翁的行為和思想是無所遁形的,他的行動和念頭都可以被鬼眼和天眼洞悉。這一結(jié)尾,表達了此翁不受束縛和評判的心態(tài),突出了他的獨特與高傲。
總體來說,這首詩描繪了一個超然物外、自由自在的翁,通過高雅的意象描繪和深邃雋妙的語言,營造出一種清新脫俗、豪放灑脫的氛圍,表達了詩人對仕途和虛榮的超脫,以及對自由與真實的追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