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产欧产美韩系列麻豆,最全的欧美大片,日本hiphop大师yokoi,巜人妻私密按摩师3


查辭海

 部首檢索 拼音檢索 近義詞 反義詞 語造 辭海百科
姚合詩詞作品集:
老馬 詠雪 寒食二首(一作張籍詩) 迎春 閑居 秋夜月中登天壇 除夜二首 莊居野行 賞春 窮邊詞二首 過欽上人院 過曇花寶上人院 閑居遣懷十首 惜別 從軍行 塞下曲 杭州觀潮 夏夜 武功縣中作三十首(一作武功縣閑居) 寄右史李定言(許渾集寄李定言律詩第二三聯即此四句) 中秋夜洞庭圓月 佛舍見胡子有嘲(一作嘲胡子小男) 敬宗皇帝挽詞三首 詠鏡 楊柳枝詞五首 和李補闕曲江看蓮花 杏園宴上謝座主 和李十二舍人冬至日 和門下李相餞西蜀相公 乞酒 宴光祿田卿宅 同裴起居厲侍御放朝游曲江 春日游慈恩寺 過曇花寶上人院 夏夜宿江驛 題田將軍宅 杏溪十首·楓林堰 杏溪十首·渚上竹 杏溪十首·架水藤 對月 偶題 使兩浙贈羅隱 寄楊茂卿校書 寄王度居士 送僧游邊(一作送無可) 送李馀及第歸蜀 送進士田卓入華山 送僧 中秋夜洞庭圓月 閑居 杏園 新昌里 崔少卿鶴 白鼻騧 成名后留別從兄 病僧 得舍弟書 下第 聞魏州破賊 臘日獵 聽僧云端講經 心懷霜 喜覽裴中丞詩卷(一作寄裴使君) 喜覽涇州盧侍御詩卷 楊給事師皋哭亡愛姬英英竊聞詩人多賦因而繼和 哭賈島二首 哭硯山孫道士 哭費拾遺征君 莊恪太子挽詞二首 文宗皇帝挽詞三首 從軍樂二首 劍器詞三首 詠貴游 謝韜光上人贈百齡藤杖 裴大夫見過 拾得古硯 古碑 詠破屏風(一作章孝標詩) 詠鶯 題鶴雛 聞蟬寄賈島 聞新蟬寄李馀 郡中冬夜聞蛩 詠新菊 采松花 種葦 詠南池嘉蓮 和王郎中召看牡丹 奉和四松 答韓湘 奉和門下相公雨中寄裴給事 奉和前司封蘇郎中喜嚴常侍蕭給事見訪驚斑鬢之什 過友人山莊 尋僧不遇 夜期友生不至 訪僧法通不遇 喜馬戴冬夜見過期無可上人不至 喜賈島雨中訪宿 喜雍陶秋夜訪宿 喜喻鳧至 喜賈島至 喜胡遇至 謝秦校書與無可上人見訪 謝韜光上人 牧杭州謝李太尉德裕 謝汾州田大夫寄茸氈葡萄 酬張籍司業見寄 酬田卿書齋即事見寄 酬楊汝士尚書喜人移居 酬光祿田卿六韻見寄 酬萬年張郎中見寄 酬盧汀諫議 酬薛奉禮見贈之作 酬光祿田卿末伏見寄 酬李廓精舍南臺望月見寄 酬令狐郎中見寄 酬禮部李員外見寄 酬田就 答竇知言 答友人招游 答胡遇 答李頻秀才 和李十二舍人直日放朝對雪 和李舍人秋日臥疾言懷 和裴令公游南莊憶白二十、韋七二賓客 和友人新居園上 答孟侍御早朝見寄 和令狐六員外直夜即事寄上相公 和厲玄侍御、無可上人會宿見寄 和王郎中題華州李中丞廳 和前吏部韓侍郎夜泛南溪 和膳部李郎中秋夕 和太仆田卿酬殷堯藩侍御見寄 和劉禹錫主客冬初拜表懷上都故人 和李十二舍人、裴四二舍人兩閣老酬白少傅見寄 和元八郎中秋居 和戶部侍郎省中晚歸 和鄭相演楊尚書蜀中唱和詩 和厲玄侍御題戶部李相公廬山西林草堂 和裴令公新成綠野堂即事 和李紳助教不赴看花 和秘書崔少監春日游青龍寺僧院 和座主相公西亭秋日即事 和裴結端公早朝(一作和郭端公早朝) 和盧給事酬裴員外 和高諫議蒙兼賓客時入翰苑 和東都令狐留守相公(一作奉寄東都留守令狐相公) 陜城即事 夏夜宿江驛 縣中秋宿 書縣丞舊廳 假日書事呈院中司徒 杭州官舍即事 省直書事 杭州官舍偶書 郡中西園(一作許渾詩) 杭州郡齋南亭 西掖寓直春曉聞殘漏 乞新茶 寄衛拾遺乞酒 同諸公會太府韓卿宅 會將作崔監東園 晦日宴劉值錄事宅 軍城夜會 春日同會衛尉崔少卿宅 夜宴太仆田卿宅 早夏郡樓宴集 霽后登樓 夏日登樓晚望 曉望華清宮 游昊天玄都觀(一作裴考功、厲察院同游昊天玄都觀) 游河橋曉望 游陽河岸 游謝公亭 游杏溪蘭若 游天臺上方(一作游天長寺上方) 過天津橋晴望 過靈泉寺 過城南僧院 過無可上人院 過張云峰院宿 過杜氏江亭 過不疑上人院 過稠上人院 過無可僧院 過李處士山居 過楊處士幽居 過張邯鄲莊 陜城即事 縣中秋宿 書縣丞舊廳 假日書事呈院中司徒 杭州官舍即事 省直書事 杭州官舍偶書 郡中西園(一作許渾詩) 杭州郡齋南亭 西掖寓直春曉聞殘漏 乞新茶 寄衛拾遺乞酒 乞酒 同諸公會太府韓卿宅 會將作崔監東園 宴光祿田卿宅 晦日宴劉值錄事宅 軍城夜會 春日同會衛尉崔少卿宅 夜宴太仆田卿宅 早夏郡樓宴集 霽后登樓 夏日登樓晚望 曉望華清宮 同裴起居厲侍御放朝游曲江 游昊天玄都觀(一作裴考功、厲察院同游昊天玄都觀) 游河橋曉望 游陽河岸 游謝公亭 游杏溪蘭若 游天臺上方(一作游天長寺上方) 春日游慈恩寺 過天津橋晴望 過靈泉寺 過城南僧院 過無可上人院 過張云峰院宿 過杜氏江亭 過不疑上人院 過稠上人院 過無可僧院 過李處士山居 過楊處士幽居 過張邯鄲莊 題永城驛 寄題尉遲少卿郊居 題梁國公主池亭 題長安薛員外水閣 題河上亭 題崔駙馬宅 題厲玄侍御所居 題鄭駙馬林亭 題杭州南亭 題大理崔少卿駙馬林亭 題薛十二池亭(一作王建詩) 題宣義池亭 題郭侍郎親仁里幽居 題刑部馬員外修行里南街新居 題貞女祠 題山寺 寄題縱上人院 題李頻新居 天竺寺殿前立石 買太湖石 詠盆池 題家園新池 題僧院引泉 陜下厲玄侍御宅五題·泛觴泉 陜下厲玄侍御宅五題·竹里徑 陜下厲玄侍御宅五題·吟詩島 陜下厲玄侍御宅五題·垂釣亭 陜下厲玄侍御宅五題·濯纓溪 杏溪十首·石瀨 杏溪十首·杏水 杏溪十首·望江峰 杏溪十首·溪路 杏溪十首·石潭 杏溪十首·蓮塘 杏溪十首·杏溪 題金州西園九首·芭蕉屏 題金州西園九首·莓苔 題金州西園九首·石庭 題金州西園九首·垣竹 題金州西園九首·葼徑 題金州西園九首·松壇 題金州西園九首·草閣 題金州西園九首·藥堂 題金州西園九首·江榭 題鳳翔西郭新亭 苦雨 惡神行雨 和座主相公雨中作 酬任疇協律夏中苦雨見寄 賦月華臨靜夜 八月十五夜看月 郡中對雪 詠云 晦日送窮三首 秋晚江次 九日憶硯山舊居 同衛尉崔少卿九月六日飲 秋中夜坐 秋夕遣懷 秋日有懷 別春 送春 春晚雨中 暮春書事 揚州春詞三首 春日江次 春日即事 游春十二首 客游旅懷 憶山 感時 及第后夜中書事 客舍有懷 偶然書懷 山中述懷 將歸山 原上新居(一作王建詩) 早春閑居 獨居 春日閑居 親仁里居 莊居即事 閑居遣興 街西居三首 閑居晚夏 秋日閑居二首 罷武功縣將入城 贈終南山傅山人 贈王山人 贈少室山麻襦僧 贈張質山人 贈僧紹明 贈劉叉 贈任士曹 贈王建司馬 贈丘郎中 贈張籍太祝 贈盧沙彌小師 贈常州院僧 贈王尊師 贈供奉僧次融 贈盧大夫將軍 新居秋夕寄李廓 寄舊山隱者 萬年縣中雨夜會宿寄皇甫甸 寄不出院僧 寄默然上人 寄賈島 寄白石師(師無名,常居白石谷中,因為號) 寄李馀臥疾 寄友人 山中寄友人 寄主客劉員外(禹錫) 寄崔之仁山人 山居寄友人 寄題蔡州蔣亭兼簡田使君 寄陜府內兄郭冏端公 寄山中友人 寄王玄伯 秋夜寄默然上人 寄周十七起居 寄主客劉郎中 寄不疑上人 寄九華費冠卿 寄賈島浪仙 寄李干 寄暉上人 寄無可上人 書懷寄友人 秋晚夜坐寄院中諸曹長 寄送盧拱秘書游魏州 寄絳州李使君 辭白賓客歸后寄 早春山居寄城中知己 友人南游不回因寄 秋日書事,寄秘書竇少監 寄華州崔中丞 秋中寄崔道士 夏日書事寄丘亢處士 寄白閣默然 寄元緒上人 舟行書事,寄杭州崔員外 病中辱諫議惠甘菊藥苗,因以詩贈 寄華州李中丞 洛下夜會寄賈島 寄嵩岳程光范 寄崔之仁山人 寄賈島 寄陜州王司馬 寄楊工部,聞毗陵舍弟自罨溪入茶山 寄賈島,時任普州司倉 寄馬戴 寄安陸友人 寄孫路秀才 寄郁上人 寄紫閣無名頭陀(自新羅來) 金州書事寄山中舊友 寄狄拾遺,時為魏州從事 寄裴起居 寄東都分司白賓客 寄汴州令狐楚相公 秋日寄李支使 春日早朝寄劉起居 九日寄錢可復 病中書事寄友人 寄李群玉 寄李頻 寄張徯 郡中書事寄默然上人 寄靈一律師 冬夜書事寄兩省閣老 寄永樂長官殷堯藩 寄國子楊巨源祭酒 寄紫閣隱者 寄鄠縣尉李廓少府 寄主客張郎中 寄酬盧侍御 寄陸渾縣尉李景先 寄杜師義 寄賈島 別杭州 欲別 別胡逸 別李馀 別賈島 送王嗣之典儀城 送張齊物主簿赴內鄉(一作送張主簿赴山) 送獨孤煥評事赴豐州 送薛二十三郎中赴婺州 送馬戴下第客游 送澄江上人赴興元鄭尚書招 送賈島及鐘渾 送清敬闍黎歸浙西 送敬法師歸福州 送僧棲真歸杭州天竺寺 送元緒上人游商山 送李傳秀才歸宣州 送李秀才赴舉 送雍陶及第歸覲 送韋瑤校書赴越 送陸暢侍御歸揚州 送張郎中副使赴澤潞 送陳倜赴江陵從事 送源中丞赴新羅 送狄兼謨下第歸故山 送杜觀罷舉東游 送任畹及第歸蜀中覲親 送盧二弟茂才罷舉游洛謁新相 送僧貞實歸杭州天竺 送盛秀才赴舉 送陟遐上人游天臺 送僧默然 送潘傳秀才歸宣州 送韓湘赴江西從事 送杜立歸蜀 送友人游蜀 送任尊師歸蜀覲親 送朱慶馀越州歸覲 送朱慶馀及第后歸越 送王求 送張宗原 送饒州張使君 送任畹評事赴沂海 送李琮歸靈州覲省 送別友人(一作別友人山居) 送林使君赴邵州 送崔郎中赴常州 送王龜處士 送少府田中丞入西蕃 送洛陽張員外 送無可上人游越(一作送無可住越州) 送文著上人游越 送河中楊少府宴崔駙馬宅 送費驤 送孫山人 送崔之仁(一作別劉得仁) 送王澹 送李植侍御 送殷堯藩侍御游山南 送王建秘書往渭南莊 送右司薛員外赴處州 送蕭正字往蔡州賀裴相淮西平 送董正字武歸常州覲親 送喻鳧校書歸毗陵 送崔玄亮赴果州冬夜宴韓卿宅 送家兄赴任昭義 送宋慎言 送無可上人游邊 送田使君赴蔡州 送鄭尚書赴興元 送丁端公赴河陰 送崔中丞赴鄭州 送殷堯藩侍御赴同州 送徐員外赴河中從事 送裴中丞赴華州 送邢郎中赴太原 送楊尚書赴東川 送李廓侍御赴西川行營 送崔約下第歸揚州 送雍陶游蜀 送顧非熊下第歸越 送裴宰君 送賈謨赴共城營田 送劉禹錫郎中赴蘇州 送徐州韋僅行軍 送裴大夫赴亳州 送劉詹事赴壽州 送李起居赴池州 送李侍御過夏州(一作送李廓侍郎) 送楊尚書祭西岳 送狄尚書鎮太原 窮邊詞二首 過杜氏江亭 游終南山 惡神行雨
最新收錄:

暫未開通

姚合
姚合簡介

全 名 姚合

姚合姚合簡介


  姚合,陜州硤石人。生卒年均不詳,約唐文宗太和中前后在世。以詩名。登元和十一年(公元八一六年)進士第。初授武功主簿,人因稱為姚武功。調富平、萬年尉。寶歷中,(公元八二六年左右)歷監察御史,戶部員外郎。出任荊、杭二州刺史。后為給事中,陜、虢觀察使。與馬戴、費冠卿、殷堯藩、張籍游,李頻師事之。詩與賈島齊名,號稱“姚、賈”。仕終秘書監。合著有詩集十卷,《新唐書藝文志》及選王維、祖詠等十八人詩,為極玄集一卷,又摭古人詩聯,敘其措意,各有體要,撰詩例一卷,(均《唐才子傳》)并傳于世。


姚合姚合的介紹


  姚合(776~842)中國唐代杰出詩人,字大凝,祖籍吳興(今浙江省湖州市),陜州(今河南陜縣)人,出自大名鼎鼎的吳興姚氏,唐代名相姚崇曾侄孫。元和十一年(816)進士,授武功主簿。歷任監察御史,金、杭二州刺史、刑部郎中、給事中等職,終秘書少監。世稱姚武功,其詩派稱武功體。姚合在當時詩名很盛,與賈島友善,詩亦相近,然較賈略平淺,世稱姚賈。擅長五律,以幽折清峭見長,善于摹寫自然景物及蕭條官況,時有佳句。但風格題材較單調,刻畫景物較瑣細。其詩曾為南宋永嘉四靈及江湖派詩人所師法。今傳《姚少監詩集》10卷,另編有《極玄集》。

  姚合在當時詩名很盛,交游甚廣,與劉禹錫、李紳、張籍、王建、楊巨源、馬戴、李群玉等都有往來唱酬。明代胡震亨評論他的詩說:"洗濯既凈,挺拔欲高。得趣于浪仙之僻,而運以爽亮;取材于籍、建之淺,而媚以□芬。"殆兼同時數子,巧撮其長者。但體似尖小,味亦微□。故品局中駟耳。"( 《唐音癸簽》 )其詩對后世有一定影響,曾為南宋"永嘉四靈"(見"四靈體")及江湖派詩人所師法。今傳《姚少監詩集》10卷,通行有明代汲古閣刻本及《四部叢刊》影印明鈔本。另編選有《極玄集》,收入《唐人選唐詩(十種)》。事跡見新、舊《唐書》本傳。


姚合姚合的生平


  姚合晚年編了本唐人詩集,取名為《極玄集》,選的是王維、祖詠、李端、耿湋、盧綸、司空曙、錢起、郎士元、暢當、韓翃、皇甫曾、李嘉祐、皇甫冉、朱放、嚴維、劉長卿、靈一、法振、皎然、清江、戴叔綸,共計21人,近百首詩,且在自序中說:“此皆詩家射雕手也/合于眾集中更選其極玄者/庶免后來之非”云云,既無李/杜/元/白,也無孟/韓/劉/柳,可見在姚合眼里,“李/杜/元/白/孟/韓/劉/柳”等落選者是不夠“極玄”標準的。

  “玄”這個字,本義為深奧、神妙,源于《老子》“玄之又玄/眾妙之門”語。觀姚合所選人,確也大都持澹泊人生態度;所選詩,說“玄”雖牽強些,但也幾無脾氣,淡之如水。從這個集子的遴選主張,我們似乎瞥見了些許姚合的人生觀與詩歌觀, 《唐才子傳》評他“皆平淡之氣”,就詩而言,是有道理的。但在仕途上,事實卻很難理解為澹泊,雖說他在作品中反復表露著自己從未全心全意地為官,且滿腦子是閑居山林、耕釣退隱思想,但他又能一直做到從三品的秘書監,恐非偶然。

  姚合與賈島同歲,也生于大歷十四年(779年)。《唐才子傳》說他是玄宗時宰相姚崇的曾孫,這個認定是錯的。清末羅振玉在《李公夫人吳興姚氏墓志跋》中經考證得出,“算”為元景子,“閈”為元景孫,“合”為元景曾孫。可知姚合的曾祖父是姚元景,歷任朝散大夫/行司農寺丞/宗正少卿;其祖父是姚算,歷任鄢陵縣令/汝州司馬;其父是姚閈,歷任相州-臨河縣令/贈太子右庶子。墓志上所記的吳興,就是今天的浙江/湖州,也該是姚合的籍貫。

  38歲前,姚合究竟落過多少次第,不知道。他曾寫過一首《下第》詩,表述的是自己無顏回鄉見父老鄰里的羞窘心理----“枉為鄉里舉、射鵠藝渾疏、歸路羞人問、春城賃舍居、閉門辭雜客、開篋讀生書、以此投知己、還因勝自余”。元和十一年(816年)他終于及第,恐也得自于時任主考官、后又很快升任為宰相的李逢吉的照顧。姚合及第后曾給內兄郭冏寫有一詩,其中便有“相府執文柄/念其心專精/薄藝不退辱/特列為門生”的句子,可看出那時他曾被李逢吉收作過門生,閱卷時給個高分就很自然了。但姚合似乎沒有料到自己還能中第,以至于驚訝遠遠要勝于高興,正所謂“事出自非意/喜常少于驚”也。

  進士及第大約兩年后,姚合被授予正九品下階的陜西/武功縣主簿,也就是說,姚合的仕途生涯,是從四十歲才開始的。主簿這個官,乃文職,主要負責記錄本縣日常所發生的大事以及縣署各類文書等。我們今天所看到的“縣志”便是由歷代主簿記錄整理后傳下來的,中國的地方史,多虧有這些默默作記錄的主簿,雖是最底層的小官吏,貢獻卻通過日積月累顯現出重大價值。當然,一個縣,大事是不可能天天有的,所以主簿相對還是很閑,有的是時間寫自己的詩、喝自己的酒、養自己的花、種自己的小菜園……也大可以東走走西逛逛,只要不出縣境。唐代的州縣官員,若不因公事而去了別的縣,則被視為“私出界”,即使是刺史、縣令,也要受到“杖一百”的懲罰。

  姚合從一開始做官,就表現得三心二意,且抱著隱居的態度。在《武功縣中作三十首》的詩里,他第一首的第一句便現出“縣去帝城遠/為官與隱齊”的思想;第二首里則又說“方拙天然性/為官是事疏……養身成好事/此外更空虛”;第九首則曰“到官無別事/種得滿庭莎”;第十七首則曰“每旬常乞假/隔月探支錢”(連工資都懶得沒月去領了);第二十二首則曰“養生宜縣僻/說品喜官微”。第三首我以為則是他這組詩的代表,也充分表露了他四十歲時的閑逸人生觀----

  微官如馬足,只是在泥塵。到處貧隨我,終年老趁人。

  簿書銷眼力,杯酒耗心神。早作歸休計,深居養此身。剛一為官,就心存退隱,這樣的人也真不多見。所以聞一多先生說他是在“小廨署里…做一種陰黯情調的五言律詩”,不像白居易那樣“在改良社會的大纛下…對社會泣訴著他們那各階層中病態的小悲劇”。但我以為,這僅僅是詩而已,姚合真正的人生歷程,與詩卻是不同的,讓我們來看看他的官運吧!

  在武功縣,姚合整整呆了三年,所謂“主印三年坐、山居百事休”,秩滿后暫時卸了任。在《罷武功縣將入城》二詩中,他那無官一身輕的欣喜躍然紙上,不知是說給別人聽的還是真不愿意做事,因為沒多久,他就又到了魏博節度使幕府中做隨軍從事。那時的魏博節度使是田弘正,身上的頭銜及爵號很多,諸如光祿大夫/檢校司徒/中書令/上柱國/沂國公等,從姚合所寫的《酬光祿田卿六韻見寄》一詩中可知,他到魏博節度使幕府,是受田弘正之邀。田弘正雖也寫詩,但還不能算詩人,畢竟掛著節度使的官銜,主業是領軍守土,平定叛亂。與一幫軍人為伍日子,姚合在詩中表現的仍然是三心二意----“每日尋兵籍/經年別酒徒/眼疼長不校/肺病且還無/僮仆驚衣窄/親情覺語粗/幾時得歸去/依舊作山夫”……田弘正在魏博節度使任上蘸了還沒一年的糖堆兒,就換成了一個叫李愬的;李愬也還是不足一年,就又換成了田布,田布依舊不足一年,反被手下的牙將史憲誠奪了帥印。而我們的姚詩人呢,朝廷看那里太亂,就把他調到富平縣做從九品上階的縣尉去了。不久后,再調他到京城直轄的萬年縣任從八品下階的縣尉。

  大約在48歲時,姚合被調回長安,任正八品上階的監察御史。50歲時再升任從七品上階的侍御史。52歲任從六品上階的戶部員外郎。53歲時則調出京城,任正四品上階的金州刺史。54至55歲再回長安,任從五品上階的刑部朗中與戶部郎中。56歲時則調出京城,赴浙江任從三品的杭州刺史。三年后,三回長安,任正四品下階的右諫議大夫。又一年,兼給事中。又一年,轉正四品的陜虢觀察使。他62歲時所任的最后一個官職則是從三品的秘書監。看他的仕官史,雖開始于四十歲以后,但走得很穩,差不多平均兩年就升遷一次,且從未遭過貶,這其中一定是有秘訣的。

  查他所結交的五品以上朝廷大員,有崔附馬、李太尉(李德裕)、楊尚書(楊巨源)、鄭尚書(鄭余慶)、裴宰相(裴度)、令狐宰相(令狐楚)、田中書令(田弘正)、白少傅、(白居易)、劉郎中(劉禹錫)、韓祭酒(韓愈)、張司業(張籍)……這些人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也還有更多方方面面的官員,至少在其詩中便可看出與他有往來。當然,從另一個角度揣測,姚合或許脾氣不錯,也不有意樹敵,更不冒進。《全唐文》載李商隱所寫的《與陶進士書》中曾記錄,當年李商隱任弘農縣尉,得罪了上司孫簡(時任陜虢觀察使),便想辭官一走了之;正巧姚合接替了孫簡,聽說此事后,就立刻又把李商隱叫了回來,可見他的厚道(或許也摻雜了對李商隱詩文才華的好感罷)。

  姚合詩,確以五律見長。晚唐時的張為在《詩人主客圖》里也第一次將“姚/賈”并稱,把他與賈島捏在一起,歸入“清奇雅正”的詩格中。宋人劉克莊也說姚合的詩,得了杜甫的“清雅”;趙紫芝還將姚/賈兩人的詩,合編了一冊《二妙集》。而元人辛文房則從姚合的詩中看出“有達人之大觀”,也不是虛言。我是很喜歡姚合詩的,也覺得他與賈島還是有很大不同,至少他的寫作“不使勁/不雕刻/無怨氣/也不苦”,讀了讓人松心。是啊,其實誰在人間都有自己的苦處,總掛在嘴邊叫人聽,也不舒服,所以姚合很明白要自己“找樂”,正所謂“天下誰無病/人間樂是禪”(見姚合《寄默然上人》詩)。

  他拿寫詩,我以為多半是當玩兒,在自然中找找感覺,在詞語里玩玩智巧;做官之余,反正閑著也是閑著,如此心態寫來,當然也就達觀。看五律,我覺得最要緊也最過癮的,是看“頷/頸”兩聯,姚合寫的很好看,我在下面列幾句,喜歡的人可以用書法寫下來當對聯掛在屋里,是最好的應用----

  “世上詩難得/林中酒更高”;“家山去城遠/日月在船多”

  “縱馬唯提酒/防身不要兵”;“過來心已悟/未到行彌精”

  “書多筆漸重/睡少枕常新”;“愛山閑臥久/在世此心稀”

  “秋卷多為好/時名屈更肥”;“山靜云初白/枝高果漸稀”

  “不眠知夢妄/無號免人呼”;“林下期同去/人間共是勞”

  “海上歸難遂/人間事盡虛”;“看月嫌松密/垂綸愛水深”

  “上山方覺老/過寺暫忘愁”;“逢酒嫌杯淺/尋書怕字稠”

  “詩情生酒里/心事在山邊”;“有地惟栽竹/無家不養鵝”

  姚合卒于秘書監的任上,死后朝廷又追贈他為禮部尚書。他的弟子詩僧方干寫了一首《哭姚監》的七律,引于后,算是對其一生的評價吧----寒空此夜落文星,星落文留萬古名。入室幾人成弟子,為儒是處哭先生。家無諫草逢明代,國有遺篇續正聲。曉向平原陳葬禮,悲風吹雨濕銘旌。 

   詩人



查辭海 chacihai.com baike-map 浙ICP備19001761號-4
主站蜘蛛池模板: 尤溪县| 武胜县| 高邮市| 衡山县| 永年县| 黔东| 青州市| 陵水| 饶平县| 阳谷县| 克拉玛依市| 伽师县| 蛟河市| 伊宁县| 榆林市| 黔南| 夏河县| 城步| 杂多县| 浦北县| 尤溪县| 敦化市| 布拖县| 永胜县| 平阴县| 曲麻莱县| 利津县| 炉霍县| 崇礼县| 夏邑县| 新巴尔虎右旗| 朔州市| 屏东县| 西乌珠穆沁旗| 闵行区| 民和| 岚皋县| 慈利县| 嫩江县| 扎赉特旗| 忻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