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杏溪十首·石瀨 / 作者:姚合 |
散漫復潺湲,半砂半和石。
清風波亦無,歷歷魚可搦。
我來亦屢久,歸路常日夕。
|
|
杏溪十首·石瀨解釋: 《杏溪十首·石瀨》是唐代詩人姚合創作的一首詩。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散漫復潺湲,半砂半和石。
清風波亦無,歷歷魚可搦。
我來亦屢久,歸路常日夕。
詩意:
這首詩以杏溪的石瀨為背景,表達了詩人在此停留的心境和感受。詩人描述了水流的景象,表現出散亂而又潺潺流動的樣子,水面上有一些沙子和光滑的石子。清風吹拂,水波平靜,可以清晰地看到游動的魚兒。詩人表示自己多次來到這里,離開的時候常常在黃昏時刻返回。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杏溪石瀨的景色,通過對水流和自然環境的描寫,表達了詩人內心的寧靜和對大自然的熱愛。詩中的"散漫復潺湲"形容水流散亂而又悠然流淌的景象,給人一種寧靜而舒適的感覺。"半砂半和石"描繪了水面上的沙子和光滑的石子,增添了自然景色的真實感。"清風波亦無"描述了微風吹拂下水面的平靜,展示了一幅寧靜而恬淡的畫面。"歷歷魚可搦"描繪了游動的魚兒,給人一種生動的感覺,也暗示了自然界的生機和活力。
詩的最后兩句"我來亦屢久,歸路常日夕"表達了詩人常常來到這里停留,喜歡這里的景色和氛圍,并在黃昏時刻離開回歸。這種離開和歸來的交替,也可以理解為人類與自然的互動和循環。
整首詩以簡潔明了的語言描繪了自然景色,展示了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和對寧靜生活的追求。通過細膩的描寫和自然意象的運用,使讀者能夠感受到詩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共生關系,引發人們對自然的思考和對美的追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