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詠鏡 / 作者:姚合 |
鑄為明鏡絕塵埃,翡翠窗前掛玉臺。
繡帶共尋龍口出,菱花爭向匣中開。
孤光常見鸞蹤在,分處還因鵲影回。
好是照身宜謝女,嫦娥飛向玉宮來。
|
|
詠鏡解釋: 《詠鏡》是唐代詩人姚合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鑄為明鏡絕塵埃,
翡翠窗前掛玉臺。
繡帶共尋龍口出,
菱花爭向匣中開。
孤光常見鸞蹤在,
分處還因鵲影回。
好是照身宜謝女,
嫦娥飛向玉宮來。
中文譯文:
制作成明亮的鏡子,完全擺脫塵埃,
翡翠窗前懸掛著玉制的臺子。
繡帶共同尋找龍口出口,
菱花爭相在匣子中開放。
孤獨的光輝經常看到鸞鳥的痕跡,
分開的地方因鵲鳥的倒影而重新連結。
此鏡對于照看自己非常合適,
嫦娥飛向玉宮而來。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描寫一面明鏡為中心,表達了對美麗和純潔的追求。詩人通過描繪鏡子的材質和裝飾,展示了它的高貴和華麗。鑄成的明鏡擺脫了塵埃,凈化了自身,呈現出明亮的光芒。翡翠窗前懸掛的玉臺,與鏡子形成了一幅美麗的畫面。
詩中提到的繡帶,象征著高貴的女子,共同尋找鏡子的龍口出口,暗示了對美的追求和自我修養的追求。菱花在鏡匣中開放,展示了鏡子的魅力和吸引力。
詩人說這面鏡子常常看到鸞鳥的痕跡,分開的地方因鵲鳥的倒影而重新連結,這表達了鏡子的獨特之處和它所承載的美麗事物。鏡子具有照看自己的功能,詩人認為應該感謝女子使用這面鏡子來照看自己,強調了鏡子在美麗和自我審視中的重要性。
最后兩句提到嫦娥飛向玉宮,以神話與現實相結合,加深了詩詞的意境和神秘感。嫦娥是中國傳說中的仙女,她的飛向玉宮象征著追求至高無上的美和完美。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通過對明鏡的描繪,表達了對美麗和純潔的追求,以及對個人修養的重視。同時,通過援引神話元素,增強了詩詞的神秘性和美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