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敬宗皇帝挽詞三首 / 作者:姚合 |
從諫停東幸,垂衣寶歷昌。
漢昭登位少,周代卜年長。
彩仗三清路,麻衣萬國喪。
玄宮今一閉,終古柏蒼蒼。
晚色啟重扉,旌旗路漸移。
荊山鼎成日,湘浦竹斑時。
臣子終身感,山園七月期。
金莖看尚在,承露復何為。
紫陌起仙飆,川原共寂寥。
靈輴萬國護,儀殿百神朝。
漏滴秋風路,笳吟灞水橋。
微臣空感咽,踴絕覺天遙。
|
|
敬宗皇帝挽詞三首解釋: 《敬宗皇帝挽詞三首》是唐代詩人姚合所作的一首挽詞,其中包含了對敬宗皇帝的哀悼和對國家命運的思索。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敬宗皇帝挽詞三首
從諫停東幸,垂衣寶歷昌。
漢昭登位少,周代卜年長。
彩仗三清路,麻衣萬國喪。
玄宮今一閉,終古柏蒼蒼。
晚色啟重扉,旌旗路漸移。
荊山鼎成日,湘浦竹斑時。
臣子終身感,山園七月期。
金莖看尚在,承露復何為。
紫陌起仙飆,川原共寂寥。
靈輴萬國護,儀殿百神朝。
漏滴秋風路,笳吟灞水橋。
微臣空感咽,踴絕覺天遙。
中文譯文:
敬宗皇帝挽詞三首
聽說您罷免了東巡之行,祖宗的垂衣之力光華照耀著朝野。
您在位的時間比漢昭帝短暫,相比周代的吉兇占卜來看卻較長久。
華彩的車駕走在三清的路上,國家之衣為麻衣所喪失。
玄宮現在再一次關閉,而古老的柏樹依舊蒼蒼。
夕陽的光輝重新開啟了重門,旌旗的道路逐漸變動。
荊山在炊煙中沐浴了整整一日,湘江畔的竹林有斑斑點點的秋色。
臣子們畢生感受到了深深的痛惜,山園中渴望與皇帝在七月月圓時相會。
金莖仍然挺立,可是承載的露水又有何意義呢?
紫禁城里飛起了神仙的風,川原上一片寂寥。
靈車庇護了萬國之靈,宮殿中的諸神頂禮膜拜。
漏斗的水滴隨秋風在道路上滴落,笳聲響起在灞水邊的橋上。
微臣無法表達內心的哀傷,感覺猶如踴躍地離開了天堂。
詩意與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敬宗皇帝的挽歌,抒發了詩人對皇帝逝世的悲痛之情。詩中以一種哀悼和追思的語氣,描繪了朝廷的悲傷和國家的沉寂。詩人在描寫中巧妙地穿插了歷史的對比,表達了對敬宗皇帝短暫但充實的統治的贊許。詩中出現了一系列象征性的意象,如彩仗、麻衣、金莖等,這些意象增強了詩歌的藝術感染力。
整體而言,這首詩深情而哀婉,通過對逝去的皇帝和國家命運的思考,表達了詩人對敬宗皇帝的追思和對國家的憂慮。它既是對皇帝的挽歌,也是對國家興衰的思索,具有一定的歷史與文化價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