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送鄭尚書赴興元 / 作者:姚合 |
儒有登壇貴,何人得此功。
紅旗燒密雪,白馬踏長風。
斧鉞來天上,詩書理漢中。
方知百勝略,應不在彎弓。
|
|
送鄭尚書赴興元解釋: 《送鄭尚書赴興元》是唐代姚合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儒學的成功者登上了朝廷的高位,誰能夠取得如此輝煌的成就?紅旗燃燒著濃密的雪花,白馬踏著狂風奔馳。斧鉞聲響徹云霄,詩書的智慧駕馭漢中。從此方知百戰百勝的策略,并不在于彎弓射箭。
詩意:
這首詩詞描述了一個人物送別鄭尚書前往興元的場景,并表達了對他的贊揚和思考。首先,詩中提到了儒學成功者的地位,暗示了儒學的重要性和卓越成就。接著,通過描繪紅旗燃燒著的雪花和白馬疾馳的景象,形象地表達了鄭尚書奔赴興元的決心和迅猛的行動。詩中提到的斧鉞聲和詩書之智,則象征著他在漢中地區執政的能力和智慧。最后,作者以“方知百勝略,應不在彎弓”表達了自己的思考,意味著在實現偉大事業上,強大的智慧和才能遠比武力和弓箭更為重要。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對鄭尚書的送別場景的描繪,展示了他的才能和智慧,并表達了對他的贊美。詩中運用了生動的比喻和形象的描寫,如紅旗燒密雪和白馬踏長風,增強了詩詞的藝術感染力。通過斧鉞來天上和詩書理漢中的描寫,體現了鄭尚書在統治漢中地區的能力和治理智慧。最后,作者以對彎弓的否定,強調了智謀勝過武力的觀點,體現了儒家思想對于文治的重視。
整體而言,這首詩詞既贊美了鄭尚書的成就,也反映了儒家思想的價值觀。它將才能和智慧置于高位,以此來表達對統治者和領導者的期望和要求。同時,通過對儒學和文治的呼應,這首詩詞也傳遞了對和平與繁榮的向往,體現了唐代社會的特點和價值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