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送清敬闍黎歸浙西 / 作者:姚合 |
大地無生理,吳中豈是歸。
自翻貝葉偈,人施福田衣。
夏盡灘聲出,潮來日色微。
郡齋師去后,寂寞夜吟稀。
|
|
送清敬闍黎歸浙西解釋: 《送清敬闍黎歸浙西》是唐代姚合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大地無生理,吳中豈是歸。
自翻貝葉偈,人施福田衣。
夏盡灘聲出,潮來日色微。
郡齋師去后,寂寞夜吟稀。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幅離別的景象,送別僧人清敬闍黎離開吳中,返回浙西的情景。詩人表達了對離別的思念之情,并通過自然景物和禪宗意象來展示生命的無常和人世間的離合悲歡。
賞析:
詩的第一句“大地無生理,吳中豈是歸”,表達了離別的苦感和對生命無常的思考。詩人認為大地無所謂生與死,離別之后的歸處,吳中地區已不再是他的歸宿。
接下來的兩句“自翻貝葉偈,人施福田衣”,運用了佛教的意象。貝葉偈指的是佛經或佛教的經文,詩人自己閱讀了這些經文,而僧人清敬闍黎則將他的福田衣贈予他。這里表達了對僧人的崇敬和對佛教教義的尊重,同時也暗示著詩人在離別中尋求心靈的寄托。
接下來的兩句“夏盡灘聲出,潮來日色微”,通過描寫自然景物,展示了時間的流轉和生命的無常。夏天即將結束,灘涂上的聲音漸漸遠去,潮水漲落之間,日色漸漸黯淡。這些景物的描繪傳達了詩人內心的離愁別緒。
最后兩句“郡齋師去后,寂寞夜吟稀”,表達了離別后的寂寞和孤獨。郡齋指的是禪宗寺廟內的居所,師去指的是僧人清敬闍黎離開。詩人夜晚獨自吟詠時,感到異常的寂寞,離別帶來的空虛感在夜間尤為明顯。
整首詩詞通過對自然景物和禪宗意象的描繪,表達了離別的苦悶和人生無常的主題。詩人以離別之情寄托自己的情感,并通過禪宗的思想來思考人生和生命的意義。整體上詩意深遠,寄托了詩人對離別和無常的思考以及對內心寄托的追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