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病中辱諫議惠甘菊藥苗,因以詩贈 / 作者:姚合 |
蕭蕭一畝宮,種菊十馀叢。
采摘和芳露,封題寄病翁。
熟宜茶鼎里,餐稱石甌中。
香潔將何比,從來味不同。
|
|
病中辱諫議惠甘菊藥苗,因以詩贈解釋: 病中辱諫議惠甘菊藥苗,因以詩贈
蕭蕭一畝宮,種菊十馀叢。
采摘和芳露,封題寄病翁。
熟宜茶鼎里,餐稱石甌中。
香潔將何比,從來味不同。
中文譯文:
病中受諫議惠甘菊藥苗,因此用詩贈予。
蕭蕭一畝宮,種植十余叢菊花。
采摘和芳露,寫上字題寄給病翁。
成熟后適宜泡茶鼎中,
食用時有石甌的器皿。
這香潔之菊花,何可與其它比,
它的風味一向與眾不同。
詩意和賞析:
這是一首描述種植和食用甘菊藥苗的詩,表達了作者在病中受到諫議惠贈的同時,也將種植的菊花給予了病友的情感。
詩中通過描繪菊花一畝宮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對這片菊花田的贊美和傾慕之情。菊花作為甘菊的一種,以其芳香清雅而受人喜愛,菊花的芬芳是上好的露水滋養出來的,作者通過描寫采摘菊花時聞到的芳香和露水的滴滴,展現了其香潔和清新的特性。
隨后,作者將菊花題上字,贈送給病友,這也是一種關懷和溫暖的表達。同時,作者也強調了甘菊的實用價值,將成熟后的菊花用來泡茶,使其能在茶鼎中釋放出獨特的香味。
最后一句“香潔將何比,從來味不同”,意味著甘菊的香氣獨特而無與倫比,其獨特的風味也迥異于其他食材,彰顯了甘菊的特殊之處和與眾不同的身份地位。
整首詩既表達了作者對菊花的贊美和傾慕,也暗示了作者心系他人的情感。通過描繪菊花的美麗和獨特,詩人抒發了對自然界美好事物的欣賞和對人情溫暖的向往。同時,也通過甘菊的實用價值,向人們傳遞了對健康和美味的追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