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月十五夜看月 / 作者:姚合 |
亭亭千萬里,三五復秋中。
此夕光應絕,常時思不同。
九霄微有露,四海靜無風。
惆悵逡巡別,誰能看碧空。
|
|
八月十五夜看月解釋: 八月十五夜看月
亭亭千萬里,三五復秋中。
此夕光應絕,常時思不同。
九霄微有露,四海靜無風。
惆悵逡巡別,誰能看碧空。
《八月十五夜看月》是唐代姚合創作的詩歌。這首詩以描繪中秋夜中的月亮為主題,表達了詩人的思念之情。
詩中描述了月亮的光輝,形容其亭亭如故,遙遠無邊。因為八月十五是中秋節,離秋天還有幾天,所以詩人說三五復秋中,意味著當晚的秋天已經來臨。
詩人表示,這樣美好的夜晚只是暫時的,朝光會再次出現,月亮的光輝也會消失,這讓他感到思念和惋惜。九霄微微有露、四海靜寂無風,形容了夜里的寧靜和安詳。
詩人在離別的時刻感到惆悵,他逡巡無法離開,希望有人能夠陪他一起欣賞這碧藍的天空。
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中秋夜的美景,表達了詩人的思念之情。通過對月亮的描繪,詩人傳達了一種對美的追求和渴望,同時也表達了對離別和孤獨的感受。詩意深遠,讓人感受到了一種情感上的觸動和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