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寄周十七起居 / 作者:姚合 |
冬冬九陌鼓聲齊,百辟朝天馬亂嘶。
月照濃霜寒更遠,風吹紅燭舉還低。
官清立在金爐北,仗下歸眠玉殿西。
莫笑老人多獨出,晴山荒景覓詩題。
|
|
寄周十七起居解釋: 寄周十七起居
冬冬九陌鼓聲齊,
百辟朝天馬亂嘶。
月照濃霜寒更遠,
風吹紅燭舉還低。
官清立在金爐北,
仗下歸眠玉殿西。
莫笑老人多獨出,
晴山荒景覓詩題。
譯文:
寄給周十七的起居
冬天的早晨,九條大街上的鼓聲齊鳴,
百官們慶賀朝廷的興盛,馬匹們紛紛嘶鳴。
月亮照耀下濃霜,寒意更加遠,
風吹動著紅色的燭光,招展的手臂抬起又放低。
清冷的官員傲然立于金爐的北面,
儀仗承擔,回歸的時候臥于玉殿的西偏。
別笑老人經常獨自出門,
去尋找晴朗的山巒和荒蕪的景色來寫詩題目。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一種優美的筆觸描繪了唐代朝堂的繁榮景象和官員的生活狀態,同時也表達了詩人所追求的閑適自在和與世無爭的心境。
詩的開頭冬冬九陌鼓聲齊,寥寥數字之間即以冬天繁忙街道上的鼓聲,描繪出朝廷繁忙且莊嚴肅穆的氛圍。
接著,詩中描繪了百官們慶祝朝廷興盛的場景,以及馬匹們嘶鳴的情景,將人與動物的熱鬧聲音相互交織在一起,突顯出這個時代的繁華和生命活力。
在第三、四句中,詩人以寒冷的濃霜和風吹動的燭光修飾地面的景觀,冷暖交替的寓意體現了人事物的無常,同時也揭示了人生的無常和苦短。
接下來,詩人通過描述官員們的生活,展現了他們身份高貴、清廉守正的形象。官員們分別立于金爐和玉殿,金爐和玉殿分別代表著地位高尚和光耀華麗,給予讀者一種仰視之感。官員們的歸眠和日常生活則是對朝廷事務的忠實履行,同時彰顯了他們的地位和榮耀。
最后兩句,詩人表明了自己不同于一般的官員,不常在朝廷中出現,而是獨自流連于晴朗的山嶺和荒蕪的景色中,尋找詩歌的題材和抒發內心的自在。這種追求自由閑散的心境與朝堂繁忙的場景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傳達了詩人對自由的渴望和對繁縟世態的反思。
這首詩凝練而氣勢磅礴,通過對朝堂和官員生活的描繪,展現了唐代朝廷的繁華以及詩人超脫塵世的情懷,既展現了時代的背景,又抒發了詩人的個人情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