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謝汾州田大夫寄茸氈葡萄 / 作者:姚合 |
筐封紫葡萄,筒卷白茸毛。
臥暖身應健,含消齒免勞。
衾衣疏不稱,梨栗鄙難高。
曉起題詩報,寒澌滿筆毫。
|
|
謝汾州田大夫寄茸氈葡萄解釋: 詩詞的中文譯文:
謝汾州田大夫寄茸氈葡萄
筐里裝滿了紫色的葡萄,竹筒卷起了白茸毛。
躺在溫暖的床上,身體應該很健康,含著果肉,齒齒不勞。
衣衫破爛不堪,不配身份高貴,忍受著羞辱的處境。
清晨起來寫下詩篇,寒冷冰雪充滿了我的筆毫。
詩意:
這首詩是唐代姚合寫給汾州田大夫的,表達了作者的感激之情。詩中描述了收到了一籃子紫葡萄和一束裝有白茸毛的竹筒。作者躺在溫暖的床上,享受著這美味的葡萄,表示這樣的饋贈對于保持身體健康很重要,而且不需要費勁咀嚼。然而,作者也自覺自己的衣衫破爛,并且覺得與果實的高貴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最后,作者在清晨起來,冷冰冰的氣氛充滿了房間,但他依然寫下了這首詩,不辜負這份饋贈。
賞析:
這首詩展示了唐代社會的階級差別和對美食的向往。作者生活條件較為貧困,感激地接受了富人贈送的紫葡萄和茸氈。詩中運用了對比的手法,將作者自身的貧寒與高貴的果實、綢絨進行對比,更加突顯了作者的低下身份。同時,作者也表達了內心的自嘲和無奈之情。然而,盡管環境寒冷,作者依然堅持自己的詩歌創作,這體現了他對文學的熱愛和不屈不撓的精神。
這首詩寫實了當時社會的現實,將詩人自身的情感與時代背景結合起來,形成了一幅生動的畫面。詩中的對比和細致的描寫給讀者帶來了深刻的印象,并引發讀者對社會階級差異的思考。整首詩情感真摯,意蘊豐富,展現了作者的生活態度和對文學創作的熱愛,被視為唐代詩中的佳作之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