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寄紫閣無名頭陀(自新羅來) / 作者:姚合 |
峭行得如如,誰分圣與愚。
不眠知夢妄,無號免人呼。
山海禪皆遍,華夷佛豈殊。
何因接師話,清凈在斯須。
|
|
寄紫閣無名頭陀(自新羅來)解釋: 《寄紫閣無名頭陀(自新羅來)》是唐代姚合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峭行得如如,誰分圣與愚。
不眠知夢妄,無號免人呼。
山海禪皆遍,華夷佛豈殊。
何因接師話,清凈在斯須。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詩人姚合對佛教修行的思考和追求。詩中的“紫閣無名頭陀”指的是姚合自新羅(古代朝鮮半島地區)來到中國,向佛教高僧請教的無名頭陀。詩人通過與這位頭陀的對話,表達了對人世間所謂圣與愚的看法,認為行為崇高或卑微,并不能準確判斷一個人的修行成就。
賞析:
該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展示了姚合對佛教思想的領悟和對人生境界的思考。下面對每個句子進行賞析:
1.“峭行得如如,誰分圣與愚。”
這兩句意味深長,表達了姚合對修行者的評價。峭行意味著峻峭的道路,得如如則表示修行者能夠達到內心的安寧和平靜。詩人認為,無論是圣人還是愚人,在修行的道路上都能夠達到內心的平和狀態,因此無法準確地區分圣與愚。
2.“不眠知夢妄,無號免人呼。”
這兩句表達了詩人對修行者超越塵世的理解。修行者超越了人間的煩惱和欲望,不再受到夢境的干擾,也不需要被人們稱呼或標簽所束縛。
3.“山海禪皆遍,華夷佛豈殊。”
這兩句表明了佛教的普遍性和超越國界的特點。佛教的禪修方法可以被廣泛傳播和接受,不分山海、華夷,不分國界、種族,佛教的修行道路是普世的,沒有區分對待的必要。
4.“何因接師話,清凈在斯須。”
這兩句表達了詩人渴望與頭陀交流的心情。詩人想與頭陀交流修行心得,希望通過他的指導,能夠更加迅速地達到內心的清凈與安寧。
總體而言,該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姚合對佛教修行的思考和追求。詩人通過對人生和修行的思考,呈現了對人世間價值觀的批判,并強調了佛教的普遍性和超越性。這首詩詞充滿了哲理和禪意,給人以啟迪和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