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送狄尚書鎮太原 / 作者:姚合 |
授鉞儒生貴,傾朝赴餞筵。
麾幢官在省,禮樂將臨邊。
代馬龍相雜,汾河海暗連。
遠戎移帳幕,高鳥避旌旃。
天下屯兵處,皇威破虜年。
防秋嫌壘近,入塞必身先。
中外恩重疊,科名歲接連。
散材無所用,老向瑣闈眠。
|
|
送狄尚書鎮太原解釋: 《送狄尚書鎮太原》是唐代詩人姚合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委任狄尚書鎮守太原,
早晨舉行送別宴會。
官府的旗幟在城內高懸,
禮樂將要降臨邊境。
代表馬匹與恢宏的軍隊交織,
汾河暗流與大海相連。
邊境上的敵方已經撤退,
高飛的鳥兒躲避著旌旗。
天下各地都有駐軍的地方,
皇帝的威嚴在剿滅敵寇的年月中展露。
防備秋季,因為敵軍會逼近,
進入邊境必須先以身作先。
國內外的恩寵一再加倍,
科舉的名次年年相接。
我的才能無處施展,
老朽就只能在瑣碎的宮闈中沉睡。
詩意和賞析:
《送狄尚書鎮太原》以描繪官員狄尚書赴任太原的場景為主線,表達了對他的祝福和對國家的關切。這首詩詞展現了唐代時期邊疆防御的重要性和國家安寧的重要責任。以下是對詩意和賞析的解讀:
首先,詩人通過描述授鉞儒生成為貴官、參加送別宴會等場景,展示了官員狄尚書的榮耀和職責。他作為狄尚書的朋友,用詩詞表達對他的祝福和送別。
其次,詩人描繪了邊境防御的景象,用代馬與龍混雜的意象,表達了軍隊的龐大和威力。汾河與大海相連,象征著國土廣闊,邊境地區與內地的聯系緊密。
然后,詩人表達了對邊境地區軍隊的贊美和對敵寇的消除的期望。他提到高飛的鳥兒躲避旌旗,暗示敵方已經被擊敗,邊疆得到安寧。
接著,詩人強調了國家的軍事力量和皇帝的威嚴,他們共同保衛國土并剿滅敵寇。他描述了天下各地駐軍的場景,展示了皇帝的權威和對敵方的威懾。
最后,詩人表達了對科舉制度的稱贊和對中外恩寵的感激。他提到科名歲接連,即科舉考試的名次年年相繼,顯示了他對科舉制度的認可和對功名的向往。然而,詩人也表達了自己的無奈和無處施展才能的困境,老朽只能在瑣碎的宮闈中沉睡。
總的來說,《送狄尚書鎮太原》通過描繪狄尚書赴任太原的場景,展示了邊疆防御的重要性和國家安寧的責任,同時贊美了國家的軍事力量和科舉制度。詩人對狄尚書的送別表達了對他的祝福和對國家的關切。整首詩詞通過細膩的描寫和象征意象的運用,展現了唐代時期邊疆防御的重要性和國家的安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