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游杏溪蘭若 / 作者:姚合 |
踏得度溪灣,晨游暮不還。
月明松影路,春滿杏花山。
戲狖跳林末,高僧住石間。
未肯離腰組,來此復何顏。
|
|
游杏溪蘭若解釋: 《游杏溪蘭若》
踏得度溪灣,
晨游暮不還。
月明松影路,
春滿杏花山。
戲狖跳林末,
高僧住石間。
未肯離腰組,
來此復何顏。
中文譯文:
我跋涉過溪灣,
清晨出游,黃昏不歸。
月明之下,松樹的影子照亮道路,
春天滿了杏花的山間。
在林間,小狖戲耍嬉跳,
高僧居住在石頭間。
不愿離開你的腰帶,
再次來到這里,我心中有何滋味?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人在杏溪游玩的場景,并表達了作者的某種情感。詩中通過描寫自然景觀、揭示人物活動和抒發內心感受,展現了詩人神游自然的意境,以及對美景的欣賞和對離別的憂傷。
首先,詩中通過描繪月明松影的路,春滿杏花的山,展現了自然景觀的美麗和寧靜。松影之路給人以幽靜、祥和的感覺,杏花山的春景則以盛開的花朵、和煦的氣息形容,展現了大自然的魅力和詩人游玩時的享受。
其次,詩中提到了戲狖跳林末、高僧住石間,狖是一種靈活的小動物,它的活躍形象增添了詩中的趣味性,而高僧住石間則展現了詩人在游玩時能夠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態度。
最后,詩人寫道“未肯離腰組,來此復何顏”,表達了一種離別的憂傷。腰組是指心愛之人系在腰間的帶子,而詩人在離開時不愿舍棄,表現了詩人的依戀和對離別的痛感。
總之,這首詩以具體的自然景物和揭示人物情感的形式,展現了詩人在游玩中所感受到的美和離別的憂傷,給人一種靜謐、愉悅、感傷的詩意體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