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杏溪十首·架水藤 / 作者:姚合 |
濛濛紫花藤,下復清溪水。
若遣隨波流,不如風飄起。
風飄或近堤,隨波千萬里。
|
|
杏溪十首·架水藤解釋: 《杏溪十首·架水藤》是唐代詩人姚合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濛濛紫花藤,下復清溪水。
若遣隨波流,不如風飄起。
風飄或近堤,隨波千萬里。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幅杏溪邊上架滿紫色花藤的景象。花藤從上方垂下,與清澈的溪水相接。如果讓花藤隨波漂流,與其如此,不如任由風吹拂而飄起。風吹動時,花藤可能會靠近堤岸,也可能隨波漂流千萬里。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一幅清新的自然景象,展示了作者對自然美的感受和表達。詩中的紫花藤和清溪水交相輝映,給人一種溫馨而寧靜的感覺。作者通過對花藤的描寫,表達了對自然的喜愛和贊美,同時也傳達了對自由自在的追求。
詩中提到的風和波浪,象征著生活的變幻和不確定性。作者認為,與其束縛自己像花藤一樣隨波漂流,不如像風一樣自由地飄蕩。這展示了作者對自由、無拘束生活的向往。
最后兩句詩提到了風飄時可能會靠近堤岸,也可能隨波漂流千萬里。這種描述既有詩人對自由的追求,也傳遞了人生的起伏和變化。無論是靠近堤岸還是漂流千萬里,都是生命中不同的經歷和選擇。
整首詩以簡潔明了的語言描繪了自然景觀,通過自然景物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自由、追求和變化的思考。它讓讀者感受到大自然的美麗和力量,并引發對自由與命運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