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送文著上人游越 / 作者:姚合 |
水石隨緣豈計程,東吳相遇別西京。
夜禪月下袈裟濕,曉上山巔錫杖鳴。
念我為官應(yīng)易老,羨師依佛學(xué)無生。
越中多有前朝寺,處處鐵鐘石磬聲。
|
|
送文著上人游越解釋: 《送文著上人游越》是唐代姚合所作的一首詩。這首詩描繪了作者送別前往越中游玩的文著上人的情景。
詩中第一句“水石隨緣豈計程”,表達了水和石都隨著命運而流動,豈可預(yù)測它們的前進方向和距離。這里的水石可以理解為形容人生中的困境和挫折,而緣則代表命運的安排。作者通過這句詩意味深遠地表達了對命運的順從與接受。
第二句“東吳相遇別西京”,東吳指的是吳越兩地,西京指的是長安。這句詩意味著在東部地方相遇,而在西部離別??梢岳斫鉃槲闹先伺c作者在東方相聚,而文著上人前往越中后,與作者在西方分別。
第三句“夜禪月下袈裟濕”,描繪了文著上人夜晚默默地修行禪定的景象。在月光下,他的袈裟濕了,暗指他修行十分虔誠。這句詩表達了作者對文著上人的敬佩和欽佩。
第四句“曉上山巔錫杖鳴”,描述了文著上人清晨登上山巔,敲響金屬杖頭,發(fā)出清脆的聲音。這里的錫杖是僧侶出行時所用的手杖,它的鳴響象征著文著上人對佛法的虔誠。
接下來的兩句“念我為官應(yīng)易老,羨師依佛學(xué)無生”,是作者對自己作為官員的職業(yè)生涯的思考。作者想到自己官場的生活會讓人變老,而羨慕文著上人可以依靠佛法追求無生的境界。這表達了作者對出家人修行的向往和對自己官場生活的疲倦感。
最后一句“越中多有前朝寺,處處鐵鐘石磬聲”,描述了越中地區(qū)眾多寺廟的繁盛景象。這里的“鐵鐘石磬聲”指的是這些寺廟里的鐘聲、石磬聲,意味著佛法在越中地區(qū)的傳播和繁榮。
總體來說,這首詩以送別文著上人的方式,描繪了他的修行行程,并表達了作者對佛法與世俗之間的思考和對文著上人修行的欽佩與敬仰之情。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和深刻的意境,展示了唐代詩人對佛教和修行的關(guān)注與敬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