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产欧产美韩系列麻豆,最全的欧美大片,日本hiphop大师yokoi,巜人妻私密按摩师3


查辭海

 部首檢索 拼音檢索 近義詞 反義詞 語造 辭海百科
許渾詩詞作品集:
咸陽城東樓/咸陽城西樓晚眺/西門 塞下曲 謝亭送別 早秋三首·其一 秋日赴闕題潼關驛樓/行次潼關逢魏扶東歸 金陵懷古 秋思 途經秦始皇墓 客至 姑蘇懷古 汴河亭 湖上 贈別 夜歸丁卯橋村舍 早秋三首 紫藤 客有卜居不遂薄游汧隴因題 楚宮怨二首 潁州從事西湖亭宴餞 題杜居士(一作贈題杜隱居) 記夢 登尉佗樓 征西舊卒 聞雁 旅夜懷遠客 秋日 送僧歸金山寺 送宋處士歸山 僧院影堂 鷺鷥 竹林寺別友人(一作與德玄別,一作李玄) 送元晝上人歸蘇州兼寄張厚二首 途經敷水 鄭秀才東歸憑達家書 秋日早朝(一作秋日候扇) 朱坡故少保杜公池亭 秋霽寄遠 送僧歸敬亭山寺 看雪 孤雁 對雪 送崔珦入朝 金谷園 晨起西樓 覽故人題僧院詩 旌儒廟 聽琵琶 鴻溝 送薛先輩入關 夜泊永樂有懷 重別(時諸妓同餞,一作重別曾主簿) 塞下 寄房千里博士 出關 新柳 寄遠 送別 金谷懷古 將赴京留贈僧院 秋夜與友人宿 春雨舟中次和橫江裴使君見迎李趙二秀才同來…寄江南 獻鄜坊丘常侍 下第有懷親友 經李給事舊居 吳門送振武李從事 題義女亭 東游留別李叢秀才 寄獻三川守劉公 元處士自洛歸宛陵山居見示詹事相公餞行之什因贈 春早郡樓書事寄呈府中群公 送張厚浙東謁丁常侍(一作送張厚浙東修謁) 贈河東虞押衙二首 寄殷堯藩先輩 與張道士同訪李隱君不遇 寄陽陵處士(一作寄昭亭楊處士,一作寄陵陽元處士) 和浙西從事劉三復送僧南歸 將歸姑蘇南樓餞送李明府 獻韶陽相國崔公 余謝病東歸,王秀才見寄,今潘秀才南棹奉酬 瓜洲留別李詡 宿松江驛卻寄蘇州一二同志(一作宿望亭驛寄蘇州同游) 將為南行陪尚書崔公宴海榴堂 游江令舊宅 韶州韶陽樓夜宴(一作題韶州驛樓) 下第貽友人 觀章中丞夜按歌舞 十二月拜起居表回 朝臺送客有懷 題衛將軍廟 和友人送僧歸桂州靈巖寺 村舍二首 重游練湖懷舊 題靈山寺行堅師院 再游姑蘇玉芝觀 游錢塘青山李隱居西齋(一作李郢詩) 別劉秀才(一作留別裴秀才) 題勤尊師歷陽山居 南海府罷南康阻淺行侶稍稍登陸…主人燕餞至頻暮宿東溪 故洛城(一作登故洛陽城) 凌歊臺送韋(一作韓)秀才 冬日登越王臺懷歸 京口閑居寄京洛友人(一作兩都親友) 過鮑溶宅有感 寓崇圣寺懷李校書 歲首懷甘露寺自省上人(上人嘗有戰功) 下第歸蒲城墅居 紫藤 卜居招書侶 洛陽道中 秋霽潼關驛亭 送人歸吳興 新卜原上居寄袁校書 金谷桃花 送客南歸有懷 春醉 朗上人院晨坐 天竺寺題葛洪井 洛中秋日 重經姑蘇懷古二首(一作杜牧之詩) 吳門送客早發 霅上宴別 聞薛先輩陪大夫看早梅因寄 夜行次東關逢魏扶東歸 越中 三十六灣 王可封臨終 酬對雪見寄 讀戾太子傳 病中和大夫玩江月 宿咸宜觀 酬康州韋侍御同年 學仙二首 贈何處士 酬江西盧端公藍口阻風見寄之什 聽唱山鷓鴣(一作聽吹鷓鴣) 秦樓曲 寄云際寺敬上人 過湘妃廟 韓信廟 緱山廟 游楞伽寺 經故太尉段公廟 陳宮怨二首 下第懷友人 夏日寄江上親友 題四老廟二首(一作重經四皓廟) 寄宋邧(一作寄宋次都,一作寄友人) 送楊發東歸 亡題 守風淮陰 夜過松江渡寄友人 酬李當 宿水閣 送曾主簿歸楚州省覲,予亦明日歸姑孰 寄桐江隱者 送客南歸(一作寓居崇圣寺送客南浦) 長安早春懷江南 思天臺 聞歌 雨后思湖上居(─作雨中憶湖山居) 奉命和后池十韻 奉和盧大夫新立假山 和賓客相國詠雪 陪少師李相國崔賓客宴居守狄仆射池亭 和李相國 南海使院對菊懷丁卯別墅 歲暮自廣江至新興往復中題峽山寺四首 晨自竹徑至龍興寺崇隱上人院 秋夕宴李侍御宅 宣城贈蕭兵曹 送林處士自閩中道越由霅抵兩川 金陵阻風登延祚閣 送從兄別駕歸蜀 登蒜山觀發軍 維舟秦淮過溫州李給事宅 冬日宣城開元寺贈元孚上人 贈蕭煉師 寄郴州李相公 泛五云溪 旅懷作 冬日五浪館水亭懷別 將赴京題陵陽王氏水居 途中逢故人,話西山讀書早曾游覽 經行廬山東林寺 江上逢友人 寄湘中友人 貴游 秋晚懷茅山石涵村舍 經古行宮 歸長安 及第后春情 早秋寄劉尚書 謝人贈鞭 贈所知 聞開江宋相公申錫下世二首 東陵赴京道病東歸寓居開元寺寄盧員外宋魏二先輩 送杜秀才歸桂林 郊園秋日寄洛中友人 春日思舊游寄南徐從事劉三復 泊蒜山津聞東林寺光儀上人物故 題陸侍御林亭 送客自兩河歸江南(一作西河送客歸江南) 和崔大夫新廣北樓登眺 寄當涂李遠 和河南楊少尹奉陪薛司空石筍詩 送人之任邛州 和常秀才寄簡歸州鄭使君借猿 殘雪 臥病(時在京都) 中秋夕寄大梁劉尚書 新興道中 泛溪夜回寄道玄上人 甘露寺感事貽同志 贈桐廬房明府先輩 夜歸孤山寺卻寄盧郎中 送薛秀才南游 聞邊將劉皋無辜受戮 舟行早發廬陵郡郭寄滕郎中 同韋少尹傷故衛尉李少卿 郊居春日有懷府中諸公并柬王兵曹 送處士武君歸章洪山居(一作送武全通處士歸隱洪山) 贈閑師(一作送令閑上人) 長慶寺遇常州阮秀才 送段覺之西蜀結婚(一作送段覺之西川過婚禮后歸覲) 酬河中杜侍御重寄 酬和杜侍御 湖南徐明府余之南鄰,久不還家,因題林館 送陸拾遺東歸 酬綿州于中丞使君見寄 酬副使鄭端公見寄 酬杜補闕初春雨中舟次橫江喜裴郎中相迎見寄 陵陽春日(一作移攝太守寄汝洛舊游) 聞州中有宴寄崔大夫兼簡邢群評事 留別趙端公 陪宣城大夫崔公泛后池兼北樓宴二首 經故丁補闕郊居 酬邢杜二員外 送沈卓少府任江都(一作趙嘏詩) 送上元王明府赴任(一作送友人浙西任宰) 酬錢汝州 宴餞李員外 晨起白云樓寄龍興江準上人兼呈竇秀才 疾后與郡中群公宴李秀才 題崔處士山居 賀少師相公致政 病間寄郡中文士 郡齋夜坐寄舊鄉二侄 盧山人自巴蜀由湘潭歸茅山因贈 哭楊攀處士 送盧先輩自衡岳赴復州嘉禮二首 和淮南王相公與賓僚同游瓜洲別業,題舊書齋 韶州驛樓宴罷 正元(一作元日,一作元正) 贈鄭處士 宣城崔大夫召聯句,偶疾不獲赴因獻 贈王山人 早秋韶陽夜雨 李定言自殿院銜命歸闕,拜員外郎遷右史因寄 破北虜太和公主歸宮闕 南陽道中 送王總下第歸丹陽 漢水傷稼 出永通門經李氏莊 酬郭少府先奉使巡澇見寄兼呈裴明府 題蘇州虎丘寺僧院 別表兄軍倅 別張秀才 灞上逢元九處士東歸 聞韶州李相公移拜郴州因寄 題故李秀才居(一作傷李秀才) 晚登龍門驛樓 重游飛泉觀題故梁道士宿龍池 自楞伽寺晨起泛舟,道中有懷 送黃隱居歸南海 戲代李協律松江有贈 寄題華嚴韋秀才院 聽歌鷓鴣辭 送前東陽于明府由鄂渚歸故林 訪別韋隱居不值 南海府罷歸京口經大庾嶺贈張明府 鶴林寺中秋夜玩月(一作八月十五夜宿鶴林寺玩月) 題四皓廟 和人賀楊仆射致政 淮陰阻風寄呈楚州韋中丞 傷故湖州李郎中 乘月棹舟送大歷寺靈聰上人不及 贈李伊闕 湖州韋長史山居(即皎然舊宅) 夜歸驛樓 移攝太平寄前李明府 送張尊師歸洞庭 送郭秀才游天臺 與鄭秀才叔侄會送楊秀才昆仲東歸 晚自東郭回留一二游侶 春日郊園戲贈楊嘏評事 早發天臺中巖寺度關嶺次天姥岑 寓居開元精舍,酬薛秀才見貽 晚自朝臺津至韋隱居郊園 傷虞將軍(一作傷河東虞押衙) 祗命許昌自郊居,移就公館秋日寄茅山高拾遺 懷舊居 秋晚云陽驛西亭蓮池 聞釋子棲玄欲奉道因寄 滄浪峽 南亭夜坐,貽開元禪定二道者 鄭侍御廳玩鶴 將度故城湖阻風夜泊永陽戍 送嶺南盧判官罷職歸華陰山居 姑孰官舍 題舒女廟 贈蕭兵曹先輩 李秀才近自涂口遷居新安適枉緘書見寬悲戚因以此答 贈茅山高拾遺 長安歲暮 與鄭二秀才同舟東下洛中,親朋送至景云寺 送蕭處士歸緱嶺別業 對雪 驪山(一作途經驪山(一作望華清宮感事) 凌歊臺(臺在當涂縣北,宋高祖所筑) 松江渡送人(一作松江懷古) 旅中別侄暐 南陵留別段氏兄弟 贈遷客 酬殷堯藩 陪鄭史君泛舟晚歸 早行 宿東橫山(一作東橫小瀨) 不寢 鴛鴦 題愁 惜春 聞范秀才自蜀游江湖 秋夕有懷 懷政禪師院 送荔浦蔣明府赴任 行次虎頭巖酬寄路中丞 晚投慈恩寺呈俊上人 喜李詡秀才見訪因贈 山居冬夜喜魏扶見訪因贈 秋日行次關西 臥病寄諸公 秋夜棹舟訪李隱君 題灞西駱隱居 尋周煉師不遇留贈 深春 途中寒食 重賦鷺鷥 暝投靈智寺渡谿不得,卻取沿江路往 行次白沙館,先寄上河南王侍御 留題李侍御書齋 石池 寄小弟 舟次武陵寄天竺僧無晝 贈隱者 西山草堂 江上燕別(一作趙嘏詩,題作汾上宴別) 游茅山 苦雨 西園(一作姚合詩) 送友人罷舉歸東海 重傷楊攀處士二首(攀自號綠云翁) 送友人歸荊楚 贈王處士 送鄭寂上人南行 傷馮秀才 韶州送竇司直北歸 送段覺歸東陽兼寄竇使君 送李文明下第鄜州覲兄 貽終南山隱者 送客歸蘭溪 王秀才自越見尋不遇,題詩而回,因以酬寄 贈柳璟、馮陶二校書 寄袁校書(一作袁都校書) 白馬寺不出院僧 月夜期友人不至 下第歸朱方寄劉三復 江上喜洛中親友繼至 天街曉望 題鄒處士隱居(一作題裴處士園林) 寄殷堯藩(一作再寄殷堯藩秀才) 憶長洲 贈高處士 題崇圣寺(寺,故行宮也) 郁林寺 泛舟尋郁林寺道玄上人遇雨而返因寄 曉過郁林寺戲呈李明府 酬報先上人登樓見寄(上人自峽下來) 題官舍 游果晝二僧院 廣陵送剡縣薛明府赴任 與侯春時同年南池夜話 太和初靖恭里感事 與裴三十秀才自越西歸望亭阻凍登虎丘山寺精舍 南亭偶題 下第送宋秀才游岐下、楊秀才還江東 蒙河南劉大夫見示與吏部張公喜雪酬唱,輒敢攀和 江西鄭常侍赴鎮之日有寄,因酬和 秋晚登城 送韓校書 長興里夏日南鄰避暑 李生棄官入道因寄 題岫上人院 和畢員外雪中見寄 題沖沼上人院 送客歸峽中(一作將赴京師,津亭別蕭處士) 過故友舊居 送客歸湘楚 恩德寺 姑熟官舍寄汝洛友人 病中二首 春望思舊游 贈梁將軍 題倪處士舊居 送李秀才 題宣州元處士幽居 將歸涂口,宿郁林寺道玄上人院二首 送客江行 晨別翛然上人 春泊弋陽 陪越中使院諸公,鏡波館餞明臺裴鄭二使君 玩殘雪寄江南尹劉大夫 潼關蘭若 將赴京師蒜山津送客還荊渚 洛中秋日 懷江南同志 喜遠書 曉發天井關寄李師晦 下第寓居崇圣寺感事 將赴京師,留題孫處士山居二首 重經姑蘇懷古二首(一作杜牧之詩) 送魚思別處士歸有懷(一作南亭送張祜) 泊松江渡(一作南游泊船江驛) 早發壽安次永壽渡 南亭與首公宴集(一作與群公宴南亭) 與裴三十秀才自越西歸望亭阻凍登虎丘山寺精舍 南亭偶題 下第送宋秀才游岐下、楊秀才還江東 蒙河南劉大夫見示與吏部張公喜雪酬唱,輒敢攀和 江西鄭常侍赴鎮之日有寄,因酬和 秋晚登城 送韓校書 長興里夏日南鄰避暑 李生棄官入道因寄 送客南歸有懷 題岫上人院 春醉 和畢員外雪中見寄 題沖沼上人院 送客歸峽中(一作將赴京師,津亭別蕭處士) 過故友舊居 送客歸湘楚 朗上人院晨坐 天竺寺題葛洪井 恩德寺 姑熟官舍寄汝洛友人 病中二首 春望思舊游 贈梁將軍 題倪處士舊居 送李秀才 題宣州元處士幽居 將歸涂口,宿郁林寺道玄上人院二首 送客江行 晨別翛然上人 春泊弋陽 陪越中使院諸公,鏡波館餞明臺裴鄭二使君 玩殘雪寄江南尹劉大夫 潼關蘭若 將赴京師蒜山津送客還荊渚 懷江南同志 喜遠書 曉發天井關寄李師晦 下第寓居崇圣寺感事 將赴京師,留題孫處士山居二首 送魚思別處士歸有懷(一作南亭送張祜) 泊松江渡(一作南游泊船江驛) 早發壽安次永壽渡 南亭與首公宴集(一作與群公宴南亭) 旅懷 送太昱禪師 溪亭二首 題灞西駱隱士 閑居孟夏即事(一作孟夏有懷) 送無夢道人先歸甘露寺 南樓春望 嚴陵釣臺貽行侶 途經李翰林墓 崇圣寺別楊至之 春日題韋曲野老村舍二首 秋日眾哲館對竹(一作題渚塘館竹) 題青山館(謝公館) 將離郊園留示弟侄 放猿 尋戴處士 下第別友人楊至之 送惟素上人歸新安 江樓夜別 京口津亭送張崔二侍御(一作津亭送張崔侍御府散北歸) 再游越中,傷朱馀慶協律好直上人 九日登樟亭驛樓 別韋處士 送南陵李少府(李公自淮楚之南昌) 留贈偃師主人 趨慈和寺移宴 贈僧(一作趙嘏詩) 送前緱氏韋明府南游 茅山贈梁尊師 獻白尹(即樂天也) 聞兩河用兵因貽友人(茅山兼寄李叢時兩河用兵) 送樓煩李別駕 泛溪 重游郁林寺道玄上人院 經馬鎮西宅(一作馬鎮西故第) 送李溟秀才西行 題韋隱居西齋(一作題韋處士山居) 晨裝(洛中次甘水,一作甘泉) 寄題南山王隱居(一作王隱士居) 晚泊七里灘 思歸 村舍(一作送從兄歸隱藍溪第三首) 送從兄歸隱藍溪二首 游維山新興寺,宿石屏村謝叟家 灞東題司馬郊園(一作題張司馬灞東郊園) 晨至南亭呈裴明府 行次潼關題驛后軒 早發中巖寺別契直上人 送李定言南游 神女祠(一作圣女廟) 發靈溪館 送楊處士叔初卜居曲江 示弟 懿安皇太后挽歌詞 鸂鶒 長安旅夜 夏日戲題郭別駕東堂 洛中游眺貽同志 寓懷 山雞 送同年崔先輩 送友人自荊襄歸江東(友人新喪偶) 洞靈觀冬青 宿開元寺樓(一作宿開元寺西樓聞歌感賦) 廣陵道中 盈上人 曉發鄞江北渡寄崔韓二先輩(一作曉發鄞江寄崔壽韓) 晨起二首(后首一題作山齋秋晚) 寄契盈上人 寄天鄉寺仲儀上人富春孫處士 送段覺歸杜曲閑居 洛東蘭若夜歸(一作自溪東蘭若夜歸) 王居士 贈裴處士 陪王尚書泛舟蓮池 秦樓曲 疾后與郡中群公宴李秀才 題崇圣寺 題倪處士舊居
最新收錄:

暫未開通

許渾
許渾簡介

全 名 許渾

許渾許渾簡介


  許渾,晚唐最具影響力的詩人之一,七五律尤佳,后人擬之與詩圣杜甫齊名,更有“許渾千首詩,杜甫一生愁”之語。


許渾許渾的生平


  許渾(約791~約858),字用晦,一作仲晦,祖籍安州安陸(今湖北安陸),寓居潤州(今江蘇鎮江)。武后朝宰相許圉師六世孫。文宗大和六年(832)進士及第,先后任當涂、太平令,因病免。大中年間入為監察御史,因病乞歸,后復出仕,任潤州司馬。歷虞部員外郎,轉睦、郢二州刺史。晚年歸潤州丁卯橋村舍閑居,自編詩集,曰《丁卯集》。其詩皆近體,五七律尤多,句法圓熟工穩,聲調平仄自成一格,即所謂“丁卯體”。詩多寫“水”,故有“許渾千首濕”之諷。


許渾許渾的文學評價


  從總體上說,許渾缺乏對現實的自覺關注與剛健高朗的性格,追尋曠逸閑適、逃避社會的思想在他詩中顯得更特出。所以,盡管他也寫過不少詠史詩,如“荒臺麋鹿爭新草,空苑鳧鶩占淺莎”(《姑蘇懷古》),“行殿有基荒薺合,陵園無主野棠開”(《凌歊臺》)之類,但他在嘆息的同時并沒有批判意味,而是情緒更偏于消沉,一味哀嘆歲華變遷,給人以灰暗的感覺。也正因為如此,他更大量地寫的是消極恬退的閑適詩。

  從藝術角度來看,正因為他反復詠嘆個人境遇和描寫閑適的生活,詩的內容很單調,雖然技巧嫻熟,意境卻容易重復。像“扣舷灘鳥沒,移棹草蟲鳴”(《送同年崔先輩》),“魚沉秋水靜,鳥宿暮山空”(《憶長洲》),這種以鳥禽蟲魚來點綴的句子單獨地看還不錯,寫多了就成了俗套,后人所謂“許渾千首濕”(《苕溪漁隱叢話》引《桐江詩話》)的說法,就是對他總是重復地用“水”、“雨”之類景物構成詩境的諷刺。


許渾許渾的詩作特色


  許渾以登臨懷古見長。名篇如《咸陽城東樓》、《金陵懷古》、《故洛城》、《途中寒食》、《凌□臺》,追撫山河陳跡,俯仰古今興廢,頗有蒼涼悲慨之致。但往往限于傷今吊古,別無深意,讀多難免有落套之感。其宦游、寄酬、傷逝諸作,亦時有佳句,如“馬上折殘江北柳,舟中開盡嶺南花”(《暮宿東溪》),“兩巖花落夜風急,一徑草荒春雨多”(《鄭秀才東歸憑達家書》),都能在寫景中托寓情思,婉麗可諷。而意境淺狹,氣格卑弱,是其通病。另外,許渾是《清明》一詩的作者,由于南唐編《千家詩》時出錯,導致《清明》一詩的作者至今仍誤傳為杜牧,在此改正。

  其詩現存 500首左右,無一首古體。近體以五、七言律詩居多,圓穩工整,屬對精切,致有“聲律之熟,無如渾者”(田雯《古歡堂集·雜著》)的贊語。 但也有人批評他“專對偶”、“工有余而味不足”(方回《瀛奎律髓》)。一般說來,他的警句常出現在第二聯,如“溪云初起日沉閣(一作“谷”),山雨欲來風滿樓”(《咸陽城東樓》)、“水聲東去市朝變,山勢北來宮殿高”(《故洛城》),而到后半篇往往流于平沓,各首間句意也時見復出。他喜歡將律句三字尾的聲調改為“仄平仄”對“平仄平”,以顯示拗峭變化,為后人所仿效,稱作“丁卯句法”。

  《丁卯集》2卷,有明汲古閣刻本及《四部叢刊》影印的影宋寫本。涵芬樓影印宋蜀刻本,題名《許用晦文集》,多拾遺2卷。《唐詩百名家全集》本所收,則于正集2卷外,有續集1卷,續補1卷、集外遺詩1卷,較為完備。《全唐詩》析為11卷,有相當數量詩篇與杜牧及他人詩作重見互出。事跡見《唐詩紀事》、《唐才子傳》。

   詩人



查辭海 chacihai.com baike-map 浙ICP備19001761號-4
主站蜘蛛池模板: 进贤县| 武胜县| 湘阴县| 石楼县| 雷州市| 会泽县| 广东省| 英德市| 海原县| 民县| 伊宁市| 北京市| 沅江市| 宁明县| 瑞丽市| 城口县| 浏阳市| 卫辉市| 宁都县| 农安县| 旬邑县| 临沭县| 清徐县| 平乡县| 越西县| 闵行区| 个旧市| 宣化县| 阜阳市| 中卫市| 乾安县| 宜春市| 涪陵区| 平塘县| 宁化县| 长乐市| 松原市| 托克逊县| 昌都县| 平南县| 潜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