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發天臺中巖寺度關嶺次天姥岑 / 作者:許渾 |
來往天臺天姥間,欲求真訣駐衰顏。
星河半落巖前寺,云霧初開嶺上關。
丹壑樹多風浩浩,碧溪苔淺水潺潺。
可知劉阮逢人處,行盡深山又是山。
|
|
早發天臺中巖寺度關嶺次天姥岑解釋: 《早發天臺中巖寺度關嶺次天姥岑》是唐代詩人許渾創作的一首詩。詩中通過描寫旅途中天臺、天姥、關嶺等地的自然景觀,表達了詩人對真理和美的追求。
詩中的“天臺”指的是浙江天臺山,是佛教名山,與“天姥”指的是福建天姥山相鄰,都是詩人游歷過的地方。詩人“來往天臺天姥間”,是為了尋找真理的秘訣,希望能夠尋得永葆青春的方法。
第二句中,“星河半落巖前寺,云霧初開嶺上關”,描繪了從天臺到天姥的旅途,詩人在途中見到了巖前寺院,云霧散開,關嶺也初露出來。這里所描述的景色凌厲壯美,給人一種豁達暢快之感。
接下來的兩句,“丹壑樹多風浩浩,碧溪苔淺水潺潺”,描寫了山中的悠然景象。山間的丹壑之中長滿了樹木,風吹蕭瑟,溪水淺淡碧綠,潺潺流動。表達了山中的景色宜人安詳,與世無爭的意境。
最后兩句,“可知劉阮逢人處,行盡深山又是山”,詩人借劉邦和阮籍兩位歷史人物的名字,意味著盡管經歷了艱難險阻,但在尋求真理的過程中,不論走多遠,所見所聞仍然是山和山。這表達了人生的追求是無窮無盡的,真理的道路是漫長而苦難的,但詩人并不因此喪失信心和希望。
整首詩的詩意在于,描繪了壯美的山景,寄托了詩人對真理的追求和對美的向往。詩人通過描寫自然景觀,表達了對人生意義的思考和對盡道的執著追求。這首詩以形象飽滿的描寫和樸實深沉的語言,塑造了一幅山水墨畫般的美景,詩意清新高遠,給讀者以啟發和思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