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題宣州元處士幽居 / 作者:許渾 |
潺湲繞門水,未省濯纓塵。
鳥散千巖曙,蜂來一徑春。
杉松還待客,芝朮不求人。
寧學磻溪叟,逢時罷隱淪。
|
|
題宣州元處士幽居解釋: 詩詞的中文譯文:
宣州元處士幽居
潺湲繞門水,
未省濯纓塵。
鳥散千巖曙,
蜂來一徑春。
杉松還待客,
芝朮不求人。
寧學磻溪叟,
逢時罷隱淪。
宣州元處士幽居的淡水繞過他的門前,
他還沒有來得及洗凈袍纓上的塵土。
鳥群開始散去,巖石上泛起朝陽的曙光,
蜜蜂沿著一條小徑來到這個春天。
杉樹和松樹還在等待著客人的到來,
草藥依然茂盛,不需要人來添補。
不如學習那位隱居在磻溪的老人,
逢到時機就結束隱居的生活。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述了一個隱士的幽居生活,表達了詩人對自然和禪宗生活方式的向往和贊美。
詩中運用了自然景物的描繪來呈現(xiàn)隱士的生活狀態(tài)。潺湲流動的水和清澈的空氣代表了自然的純潔和寧靜,也象征了隱士心靈的凈化和放松;鳥群散去和巖石上的晨曦則暗示著新的一天的開始,生活依然在繼續(xù),而蜂群的到來則象征著豐收和充實的季節(jié)。
詩人以隱居的士人為例,表達了對名利浮華的厭棄和對清凈世界的向往。杉樹和松樹作為壽命較長的樹木,等待著客人的到來,象征著隱士苦心尋求和等待真正的朋友。而草藥依然茂盛,不需要人來添補,象征著自然的自足和自我滋養(yǎng)。
最后,詩人以學習磻溪叟的方式作為結束的建議。磻溪叟是一個隱居山林的老人,他能夠根據(jù)環(huán)境的變化來調整自己的生活,靈活地把握時機。詩人借用磻溪叟的形象來表示逢時就罷隱淪,隱居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適應社會和人生的變化,而不是永遠與世隔絕。
總的來說,這首詩通過自然景物的描繪和隱士的表現(xiàn),表達了詩人對禪宗生活方式和對清靜世界的向往,同時也暗示了生活中需要適時調整和變通的思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