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鸂鶒 / 作者:許渾 |
池寒柳復凋,獨宿夜迢迢。
雨頂冠應冷,風毛劍欲飄。
故巢迷碧水,舊侶越丹霄。
不是無歸處,心高多寂寥。
|
|
鸂鶒解釋: 《鸂鶒》是一首唐代詩歌,作者是許渾。下面是這首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池塘的水冷,柳樹葉已凋零,
我獨自一個人宿營,夜晚荒涼迢迢。
雨水澆在我的腦袋上,我感到很寒冷,
風吹動著我像劍一樣的羽毛,仿佛要飄浮。
我迷失了我原來的巢穴,失去了那片碧水,
我的舊伙伴越過了丹霄而去。
這并不是說我沒有回家的地方,
我之所以孤獨是因為我的心兒高傲。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只孤雁的孤寂境遇。冬日的池塘已然寒冷,柳樹葉也凋零了,詩人一個人獨自在夜晚流浪,荒涼而漫長。詩中提到的雨水頂在頭上,寒冷刺骨,風吹拂著鳥的羽毛,仿佛要把它吹飛。孤雁已經迷失了巢穴,失去了伙伴,但詩人也表示,這并不代表它沒有回家的地方,而是因為它的心志高傲而感到孤獨。
賞析:
這首詩以寥寥幾句勾勒出孤雁的孤苦境遇,通過寒冷的池塘、凋零的柳樹、漫長的夜晚、冰冷的雨水、飄動的羽毛等形象描寫,展現了孤獨無依的主題。詩中用“鸂鶒”一詞來比喻孤雁,充滿了詩人對孤獨生活的深刻感悟。詩人通過對鳥的描寫,抒發了對自然界的熱愛和渺小感的思考,同時也表達了自己心高志遠、孤獨寂寥的心境。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露出了一種淡淡的憂傷和孤寂,給人一種凄美之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