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洛中秋日 / 作者:許渾 |
故國無歸處,官閑憶遠游。
吳僧秣陵寺,楚客洞庭舟。
久病先知雨,長貧早覺秋。
壯心能幾許,伊水更東流。
|
|
洛中秋日解釋: 《洛中秋日》是唐代詩人許渾創作的一首詩。詩中表達了作者在洛陽感嘆故國無歸處,心懷遠游的思念之情,同時回憶起自己在吳地修行的日子以及在洞庭湖觀賞秋景的過往。詩中揭示了人生變遷、時光流轉的主題,表達了壯志難酬以及歲月無情的感嘆。
詩詞中文譯文如下:
故國無歸處,官閑憶遠游。
吳僧秣陵寺,楚客洞庭舟。
久病先知雨,長貧早覺秋。
壯心能幾許,伊水更東流。
中文譯文:
我無法回到我的故國,身為官員,卻懷念遠方的旅行。
吳地的寺廟里有一位僧人,洞庭湖上有一條船。
長期的病痛使我能夠預知雨水,長久的貧困使我早早感受到秋天的來臨。
曾經豪情萬丈,現在只剩下多少?伊水繼續向東流去。
此詩通過描繪作者思鄉之情,表達了對過去美好時光的回憶和對現實不如意的失望。作者抒發了壯志難酬的悲切情感,同時也表達了歲月流轉、時光變遷的無常與無情。
首句“故國無歸處,官閑憶遠游”,表明了作者身處洛陽,卻無法回到故鄉的現實困境,同時回憶起遠方的旅行時光。這里的“官閑”暗示了作者的官職并不忙碌,有閑暇回憶過去。
接下來的兩句“吳僧秣陵寺,楚客洞庭舟”描繪了作者曾在寺廟修行過,在洞庭湖上乘船游覽過的經歷,展現出作者心靈的喜悅與豁達。
接著的兩句“久病先知雨,長貧早覺秋”,表達了作者久病使他能預感到雨水的來臨,長期貧困讓他早早感受到秋天的到來。這里的雨和秋用以映射出作者內心的苦悶和孤寂。
最后兩句“壯心能幾許,伊水更東流”表達了作者壯志難酬的悲切之情,伊水的東流也象征著歲月的流逝和變遷。表達了人生多少壯志難酬,成果幾何,時光流轉,季節更迭,一切都是無常的。
整體而言,這首《洛中秋日》以簡潔而含蓄的語言抒發了詩人對過去美好時光和現實困境的思考和感慨,表達了對壯志難酬和歲月無情的痛苦和領悟。以其真切的感情和細膩的描寫,表現出了詩人的才華與情感世界。
聲明:以上中文譯文和賞析僅供參考,因詩詞的涵義多重,不同的譯文和賞析角度可能有所不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