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與張道士同訪李隱君不遇 / 作者:許渾 |
千巖萬壑獨攜琴,知在陵陽不可尋。
去轍已平秋草遍,空齋長掩暮云深。
霜寒橡栗留山鼠,月冷菰蒲散水禽。
唯有西鄰張仲蔚,坐來同愴別離心。
|
|
與張道士同訪李隱君不遇解釋: 《與張道士同訪李隱君不遇》是唐代許渾創作的一首詩詞。詩中描述了作者和張道士一起訪問李隱君,但未能與她相見。詩意深遠,表達了離愁別緒和對過去的懷念之情。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千巖萬壑獨攜琴,
知在陵陽不可尋。
去轍已平秋草遍,
空齋長掩暮云深。
霜寒橡栗留山鼠,
月冷菰蒲散水禽。
唯有西鄰張仲蔚,
坐來同愴別離心。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山川景物和寂寞空寺的氛圍,表達了作者對李隱君的思念和離別的傷感之情。作者描寫了千巖萬壑的景色,同時提到自己攜帶著琴,也許是為了懷念李隱君而帶上的。然而,作者卻得知李隱君已不在陵陽,無法尋找到她。
詩中提到的去轍已平,秋草遍野,空齋長掩暮云深,描繪了一個寂寞而荒涼的景象。這個景象與作者心情的寂寞孤獨相呼應。
詩的后半部分,作者用霜寒橡栗留山鼠,月冷菰蒲散水禽的描寫,進一步強調了自己的孤獨。只有西鄰張仲蔚能夠和作者共同坐來懷念別離之心。
整體而言,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的離愁別緒和對往事的懷念之情,通過對景物描寫的細膩和對心情的抒發,使得詩意更加豐富深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