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潼關蘭若 / 作者:許渾 |
來往幾經過,前軒枕大河。
遠帆春水闊,高寺夕陽多。
蝶影下紅藥,鳥聲喧綠蘿。
故山歸未得,徒詠采芝歌。
|
|
潼關蘭若解釋: 《潼關蘭若》是唐代許渾創作的一首詩詞。詩中運用了壯美的自然景色,表達了詩人對故鄉的思念和渴望的情感。
詩詞的中文譯文:
來往幾經過,前院靠大河。
遠帆春水寬,高寺夕陽多。
蝶影婆娑藥,鳥鳴聲繁蘿。
故山未歸路,徒喜采芝歌。
詩意和賞析:
詩詞的開篇表達了詩人對久別故鄉的思念之情,來往幾經過,前院靠大河。句子中的幾經過,既可解釋為詩人長久離鄉的漂泊之意,也可理解為一種思緒紛亂的往事回憶。前院靠大河,描繪了詩中景色壯麗的特點,使得詩意更具深遠。
接著,詩詞描繪了春水寬廣的遠帆和夕陽映照下的高寺,婉約地表達出一種靜謐和寧靜之感。遠帆春水寬,高寺夕陽多。遠帆代表著追求自由的憧憬,春水的寬廣表達了無邊無際的追求,高寺夕陽多則透露出一種景色秀麗的意象。
下闋的蝶影婆娑藥,鳥鳴聲繁蘿,表達出一種生機勃勃、美麗多彩的自然景色。蝶影婆娑藥,形容著蝴蝶在紅藥花下輕舞的場景,鳥鳴聲繁蘿則意味著鳥兒在綠蘿環繞中歌唱。這種景色美麗而豐富,給人一種愉悅和享受的感覺。
最后兩句故山未歸路,徒喜采芝歌,表達了詩人對故鄉的思念和渴望。故山未歸路意味著離鄉的詩人還無法回到故土,徒喜采芝歌則表達了對故鄉的思念之情。這種思念和渴望,使詩人對故鄉充滿了期盼和向往。
總之,《潼關蘭若》運用了自然景色的描寫,以及對故鄉思念和渴望的表達,展示出了唐代詩人純美、壯美的詩意。同時,通過對自然景觀的描繪,詩中也展現了對自然的熱愛和對生活的向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