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聞邊將劉皋無辜受戮 / 作者:許渾 |
外監多假帝王尊,威脅偏裨勢不存。
才許誓心安玉壘,已傷傳首動金門。
三千客里寧無義,五百人中必有恩。
卻賴漢庭多烈士,至今猶自伏蒲輪。
|
|
聞邊將劉皋無辜受戮解釋: 《聞邊將劉皋無辜受戮》是一首描寫唐朝時期邊將劉皋遭受不公正待遇的詩歌。詩人通過抒發對劉皋的同情和對社會不公正現象的憤怒,表達了自己對忠義和正義的追求。
詩歌中讓人感到憤怒不平的情節是:外監多假帝王尊,威脅偏裨勢不存。外監指外邊監察使,這里形容外監多為假的皇帝和王。威脅偏裨,指威脅邊將劉皋的權力和地位。才許誓心安玉壘,已傷傳首動金門。這里表達了劉皋本來立下誓言要保護國家安全,但現在卻被處決,引申表達了劉皋的忠誠和被背叛的悲劇。
詩中還描述了無奈的現實:三千客里寧無義,五百人中必有恩。這里表示在眾多的官員中,很難找到有正義之人,而必然存在些許恩寵之人。最后,詩人借漢庭多烈士的例子來表達對正義勇敢的敬佩和對社會現狀的無奈。
整首詩表達了詩人對忠義和正義的贊美和追求,對社會不公正現象的憤怒和抱怨。
中文譯文:
聽說邊將劉皋無辜被處決,
外邊監察使偽裝成皇帝和王。
威脅偏裨使他失去權勢和身份。
他曾宣誓要捍衛國家安危,
如今卻已經被斬首,遭受背叛。
在這三千名俸祿官員中極難找到正直之人,
五百名官員中一定存在諂媚之輩。
如今唯有漢庭中的烈士,
至今還自愿守護著蒲輪關。
賞析:這首詩以詠史體的形式,通過對唐朝邊將劉皋被處決的描述,表達了詩人對忠誠和正義的追求,對社會不公正現象的憤怒。詩人通過對劉皋的同情和對社會現實的抱怨,表達了對正義和勇敢的敬佩,以及對社會現狀的無奈。整首詩以耐人尋味的細膩描寫和深沉的情感,在表達個人情感的同時,也扣住了時代的脈搏,生動地反映了唐朝時期的社會現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