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舟次武陵寄天竺僧無晝 / 作者:許渾 |
谿長山幾重,十里萬株松。
秋日下丹檻,暮云歸碧峰。
樹棲新放鶴,潭隱舊降龍。
還在孤舟宿,臥聞初夜鐘。
|
|
舟次武陵寄天竺僧無晝解釋: 舟次武陵寄天竺僧無晝,唐·許渾
谿長山幾重,
十里萬株松。
秋日下丹檻,
暮云歸碧峰。
樹棲新放鶴,
潭隱舊降龍。
還在孤舟宿,
臥聞初夜鐘。
中文譯文:
大山連綿起伏,有幾重山谷,
十里之內長滿了無數棵松樹。
秋日時分,來到了紅檻前,
傍晚時分,云歸碧峰。
松樹上新來的鶴停棲著,
湖潭里隱約有降龍的跡象。
我還留在孤舟上過夜,
躺下時可以聽到初夜的鐘聲。
詩意:
這首詩以武陵山為背景,描繪了山水景色,表達了詩人在舟次途中的感受。山谷幽深,樹木參天,給人以寧靜與安詳之感。詩人描繪了秋日的景色,以及天空中飄過的云歸碧峰。松樹上棲息著新放的鶴,湖潭中隱藏著潛在的降龍之象。詩人就寢在孤舟上,能夠聽到初夜鐘聲,感受著山林的寧靜與祥和。
賞析:
《舟次武陵寄天竺僧無晝》是唐代詩人許渾的作品,通過描繪山川景色和自然景觀,傳達出悠遠、寧靜的山水意境。詩中的景物描寫簡練而準確,使人仿佛置身于山林之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通過描繪松樹上的鶴和潭中的降龍,詩中融入了神話傳說的元素,增強了詩意的層次感。詩人最后留在孤舟上過夜,聽著初夜的鐘聲,讓人感受到安詳與寧靜。整首詩以幽深山谷、參天松樹為背景,傳達了大自然的寧靜祥和,令人心曠神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