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與鄭二秀才同舟東下洛中,親朋送至景云寺 / 作者:許渾 |
三十六峰橫一川,綠波無路草芊芊。
牛羊晚食鋪平地,雕鶚晴飛摩遠天。
洛客盡回臨水寺,楚人皆逐下江船。
東西未有相逢日,更把繁華共醉眠。
|
|
與鄭二秀才同舟東下洛中,親朋送至景云寺解釋: 《與鄭二秀才同舟東下洛中,親朋送至景云寺》是唐代詩人許渾所作的一首詩詞。詩中描述了與鄭二秀才一同乘船東下洛中,并在親朋好友的送行下抵達景云寺的情景。
詩詞中使用了山水的景物描寫來營造出富有意境的氛圍。詩人描繪了洛河兩岸三十六座山峰橫亙,而洛河則如同一條綠色的波紋,沒有人行之路,周圍的草木茂盛。詩人用這樣的描寫方式,表現了洛中的壯麗景色,也暗示了詩人對東下洛中的期待。
詩詞的下半部分以洛客和楚人的區分來展現景云寺的壯美。當洛客盡興之時,他們會回到臨水的景云寺;而楚人因為下江而逐漸離開。詩人以此反襯出了洛中與楚地之間的距離和別離的感覺。
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對東西兩地未曾相見的期待,也承諾了未來將再相聚的喜悅。并且,詩人希望與鄭二秀才能一同沉醉于繁華之中,共同享受人生的美好。
整首詩意深遠,通過對山水景色的描寫,寄托了對美好生活與同伴的向往,同時也展示了作者對于詩人流浪于世間的歸宿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