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送僧歸金山寺 / 作者:許渾 |
老歸江上寺,不忘舊師恩。
駐錫逢山色,停杯見浪痕。
秋濤吞楚驛,曉月上荊門。
為訪題詩處,莓苔幾字存。
|
|
送僧歸金山寺解釋: 《送僧歸金山寺》是一首唐代詩詞,作者是許渾。詩中描述了作者送別離開江邊寺廟的僧人的情景,表達了對舊師的懷念和對山水的贊美。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老歸江上寺,不忘舊師恩。
Theoldmonkreturnstothetemplebytheriver,neverforgettingthekindnessofhisoldmaster.
駐錫逢山色,停杯見浪痕。
Pausingwithhisstaff,headmiresthebeautyofthemountains;stoppingwithhiscup,heseestheripplesonthewater.
秋濤吞楚驛,曉月上荊門。
Intheautumnbreeze,heabsorbsthesceneryalongtheChuRiver;underthemorningmoonlight,heascendsthegateofJingzhou.
為訪題詩處,莓苔幾字存。
Insearchoftheplacetowritethispoem,afewcharactersremainonthemoss.
這首詩詞以送別僧人的場景為背景,通過詩人的描寫和表達,展示了作者對舊師的感激之情和對自然山水的贊美之情。
詩的開頭,“老歸江上寺,不忘舊師恩。”表達了作者對即將離開的老僧人的敬愛之情,也表達了對舊師所教導的感激之情。
接著,“駐錫逢山色,停杯見浪痕。”描述了僧人在寺廟附近的山中駐足欣賞美景的情景。此處的“駐錫”指僧人用禪杖停留,表現出他對大自然的敬愛和對美景的欣賞。停杯見浪痕是指飲酒停止時,看到水杯上的漣漪紋路,表達了僧人在欣賞山水之時內心的平靜與舒適。
而后,“秋濤吞楚驛,曉月上荊門。”描繪了秋日江上波濤翻滾的景象,以及清晨月光下荊門的景色。這里的秋濤吞楚驛指江上的波濤像吞噬了驛站,形象生動地表達了江水的洶涌澎湃之勢。曉月上荊門則暗示了黎明時分月光照耀下的城門景色,增添了詩意的想象力和浪漫情調。
最后,“為訪題詩處,莓苔幾字存。”描寫了詩人為尋找合適的地方寫下這首詩的情景,只在莓苔上留下幾個字。這種隨處可見的自然痕跡,也展現了作者對自然的敬畏和對美的追求。
整首詩通過對寺廟僧人和自然山水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舊師的敬愛和對景色的贊美之情。詩人運用生動的描寫和富有意境的詞句,將江山美景與人情之感相結合,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