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余謝病東歸,王秀才見寄,今潘秀才南棹奉酬 / 作者:許渾 |
酷似牢之玉不如,落星山下白云居。
春耕旋構金門客,夜學兼修玉府書。
風掃碧云迎鷙鳥,水還滄海養嘉魚。
莫將年少輕時節,王氏家風在石渠。
|
|
余謝病東歸,王秀才見寄,今潘秀才南棹奉酬解釋: 詩詞中文譯文:
余謝病東歸,王秀才見寄,今潘秀才南舟奉酬。
我感謝病后東歸,王秀才給我寄來信件,現在潘秀才乘南舟給予回應。
酷似牢之玉不如,落星山下白云居。
猶如他處有美玉寶石,也不及我住在落星山下的白云居。
春耕旋構金門客,夜學兼修玉府書。
春天忙于農耕的同時,也顧及招待來訪的貴客,夜晚學習同時還修整書院。
風掃碧云迎鷙鳥,水還滄海養嘉魚。
清風吹掃碧云迎接飛鳥,水流返回滄海中滋養著魚兒。
莫將年少輕時節,王氏家風在石渠。
不要將年少時光輕輕浪費,王氏家族的美德永遠留存在這石渠中。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唐代許渾的作品,他提到了王秀才和潘秀才,以及自己病后東歸的情況。
詩中許渾表達了自己對白云居的喜愛,將之比喻為珍貴的寶玉。他描述了自己平日忙于農耕、招待貴客,并夜晚在書院學習修養的生活。他以風掃碧云、水還滄海的景象,描繪了自然界的壯麗和宇宙循環的法則。
最后,許渾提醒年輕人不要輕浪費時光,要珍惜青春。他也提到了王氏家族的家風,表達了對家族傳統的尊重。
這首詩描繪了許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對自然的敬畏之情。它也反映了唐代文人士大夫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念。在飽受疾病困擾的情況下,許渾仍保持了對生活的熱愛和對學問的追求,表現出樂觀向上的精神狀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