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凌歊臺(臺在當涂縣北,宋高祖所筑) / 作者:許渾 |
宋祖凌高樂未回,三千歌舞宿層臺。
湘潭云盡暮山出,巴蜀雪消春水來。
行殿有基荒薺合,寢園無主野棠開。
百年便作萬年計,巖畔古碑空綠苔。
|
|
凌歊臺(臺在當涂縣北,宋高祖所筑)解釋: 《凌歊臺》是唐代許渾所寫的一首詩詞。詩中描繪了凌高臺的景色和歷史遺跡,表達了對時光流轉和自然變遷的思考。
詩詞原文《凌歊臺》:
宋祖凌高樂未回,三千歌舞宿層臺。
湘潭云盡暮山出,巴蜀雪消春水來。
行殿有基荒薺合,寢園無主野棠開。
百年便作萬年計,巖畔古碑空綠苔。
詩詞的中文譯文:
宋高祖建造的凌高臺,樂園中的歡樂從未離去,三千名歌舞者在層臺上停留。
湘潭的云霧散盡后,暮色中的山巒顯現出來,巴蜀之地的積雪融化,春水開始流動。
行宮中的殿宇廢棄,野生的薺菜遍布叢林,王陵園中沒有主人,野生的桐花盛開。
百年轉瞬即逝,但卻仿佛萬年不變,巖畔的古碑染上綠苔,昔日的輝煌和榮耀只留下了痕跡。
詩意和賞析:
《凌歊臺》以凌高臺為背景,通過對臺上景物的描繪,表達了時光的流轉和自然變遷帶來的深刻感悟。
首句描繪了凌高臺曾經的歡樂和繁華,但如今已經沒有了,唯有留下了三千名歌舞者的足跡。這種隨著時光流轉的變化,使人不禁感慨萬千。
接著,詩人繼續描繪了湘潭的云霧散去,山巒躍然眼前,巴蜀之地的積雪融化,春水開始流動。這種自然界的變遷和恢復讓人感到對生命和時間的無限憧憬。
下半部分,詩人以行宮殿宇廢棄、野生的草木遍布,以及王陵園中沒有主人為比喻,表達了歲月的洗禮和人事的轉移。百年轉瞬即逝,然而,凌高臺的存在卻給人一種它仿佛永恒存在的錯覺。
最后,詩人以巖畔的古碑空綠苔為終章,表達了時光消磨了昔日的輝煌和榮耀,而古碑仍在那里,留下了歲月的印記。
整首詩詞以凌高臺為背景,通過對景物的描繪和對時光流轉的思考,表達了詩人對人事和自然的感慨,使人們對時光的流轉和生命的脆弱產生深思。同時,詩中表達了一種雖物是人非但時光流轉的感慨和對歷史遺跡的懷念之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