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題靈山寺行堅師院 / 作者:許渾 |
西巖一徑不通樵,八十持杯未覺遙。
龍在石潭聞夜雨,雁移沙渚見秋潮。
經函露濕文多暗,香印風吹字半銷。
應笑東歸又南去,越山無路水迢迢。
|
|
題靈山寺行堅師院解釋: 《題靈山寺行堅師院》是唐代許渾所作的一首詩,表達了對宗教和險阻旅途的思考和感慨。
詩中描繪了作者登上靈山寺行堅師院的艱難旅程。西巖一路不通僅用來劈柴的道路,作者已經漫長地持著酒杯走了八十步,卻似乎仍沒有到達目的地。這一句寫出了作者的努力和堅持,以及旅程的漫長與困難。
接下來的兩句將人和自然景物巧妙地結合在一起。詩中提到“龍在石潭聞夜雨,雁移沙渚見秋潮”,形象地表達了大自然的景象和動物的行為。這兩句詩描繪了詩人的想象,使讀者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壯美、靈動和無限的魅力。
接著的兩句寫道經卷濕漉漉的文字模糊,香印隨風吹半褪。這描寫了行載的書籍和印章的狀況,暗喻精神追求和宗教信仰受到了困難和挑戰。不過,這也是作者呼應了自己險阻旅程的另一種表達方式。
最后兩句中,作者自嘲似地說自己應該笑話自己又要東歸又要南去,越山無路水阻隔道路。這里的越山無路,既可以指實際的山坡水險,也可以象征精神上的困難和掙扎。整首詩傳達了旅途的艱辛和對信仰的信心,同時也表達了對自然界的景色和生命力的贊美。
中文譯文:《題靈山寺行堅師院》
踏上西巖一條不通的小徑,
已經舉杯走了八十步,卻仍然感覺遙不可及。
聽聞龍停留在石潭中,感受夜雨的音響,
看著雁群遷徙到沙渚上,目睹秋潮涌動。
經函上的文字被露水浸濕,書寫模糊難辨,
香印被風吹拂已經褪色一半。
我應該自嘲東歸后又南輾轉,
越過山嶺,卻沒有路可尋,只有波濤漫漫。
詩意和賞析:《題靈山寺行堅師院》是一首充滿思考和感慨的詩。通過描繪作者險阻旅程的艱辛和困難,以及大自然的壯美和動人景象,詩歌表達出對宗教和精神信仰的思考和追求。
從詩中可以看出,作者在面對艱難旅程時并未放棄,而是堅持前行,用酒杯和景色相伴寬慰自己。同時,作者也通過描寫自然景物和動物的行為,把人與自然聯系在一起,讓讀者體會到大自然的魅力和力量。在艱難的旅途中,作者用自然景物來尋找答案,體驗到了大自然的靈動和壯美。
此外,詩中還通過文字和印章的狀況,以及作者自嘲的語氣,表達了困難和挑戰對于精神追求和宗教信仰的影響。文字褪色和印章受損象征著精神的困惑和迷失,而作者自嘲的語氣則暗示了他對自己的無奈和苦笑。
最后,通過形容越山無路和水阻隔道路,作者表達了在追求信仰和追求真理的道路上可能會遇到的困境和難題。整首詩表達了作者對信仰的堅定和對人類命運的思索,同時也表現出對自然界的景色和生命力的贊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