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产欧产美韩系列麻豆,最全的欧美大片,日本hiphop大师yokoi,巜人妻私密按摩师3


查辭海

 部首檢索 拼音檢索 近義詞 反義詞 語造 辭海百科
陸龜蒙詩詞作品集:
白蓮 離騷 春曉 別離 中秋待月 冬柳 江南二首 短歌行 回文 和襲美木蘭后池三詠·白蓮 早春 秋思三首 吳宮懷古 美人 野廟碑 懷宛陵舊游 春思 夕陽 丁香 大子夜歌二首·其二 春思二首 新沙 秘色越器 范蠡 陌上桑 巫峽 歸雁 孤雁 白鷺 芙蓉 江南曲 襲美先輩以龜蒙所獻五百言既蒙見和復示榮唱…用伸酬謝 開元雜題七首·湯泉 白芙蓉 秋荷 和襲美春夕酒醒 自遣詩三十首 偶作 和襲美新秋即事次韻三首 奉和襲美謝友人惠人參 京口 開元雜題七首·照夜白 謝山泉 華陽巾 連昌宮詞二首·門 上云樂 送棋客 文宴招潤卿博士辭以道侶將至一絕寄之 早行 和襲美天竺寺八月十五夜桂子 和襲美館娃宮懷古五絕 和襲美木蘭后池三詠·浮萍 和襲美木蘭后池三詠·重臺蓮花 和襲美春夕酒醒 和襲美泰伯廟 早行 江南曲五首 子夜變歌三首 子夜四時歌·冬 樂府雜詠六首·雙吹管 對酒 古意 寄懷華陽道士 送羊振文先輩往桂陽歸覲 和襲美初冬偶作寄南陽潤卿次韻 病中秋懷寄襲美 襲美以魚箋見寄,因謝成篇 小雪后書事 寄吳融 江南秋懷寄華陽山人 秋日遣懷十六韻寄道侶 襲美見題郊居十首,因次韻酬之以伸榮謝 又酬次韻 四明山詩·青欞子 戰秋辭 句曲山朝真詞二首·迎真 弩俞 鶴媒歌 五歌·食魚 惜花 引泉詩(睦州龍興觀老君院作) 南涇漁父 村夜二篇 奉和襲美太湖詩二十首·上真觀 讀《陰符經 相和歌辭·子夜四時歌四首·秋歌 相和歌辭·子夜四時歌四首·夏歌 相和歌辭·子夜四時歌四首·春歌 相和歌辭·江南曲 補沈恭子詩 次追和清遠道士詩韻 奉和襲美二游詩·任詩 奉和襲美二游詩·徐詩 奉酬襲美先輩初夏見寄次韻 奉酬襲美先輩吳中苦雨一百韻 讀襄陽耆舊傳,因作詩五百言寄皮襲美 報恩寺南池聯句 開元寺樓看雨聯句 寒夜聯句 報恩寺南池聯句 開元寺樓看雨聯句 寒夜聯句 寒日古人名 和襲美懷鹿門縣名離合二首 和襲美懷錫山藥名離合二首 藥名離合夏日即事三首 閑居雜題五首·當軒鶴 閑居雜題五首·飲巖泉 閑居雜題五首·松間斟 閑居雜題五首·野態真 閑居雜題五首(以題十五字離合)·鳴蜩早 齊梁怨別 和胥口即事 疊韻吳宮詞二首 雙聲溪上思 疊韻山中吟 曉起即事因成回文寄襲美 奉酬襲美苦雨四聲重寄三十二句·平入聲 奉酬襲美苦雨四聲重寄三十二句·平去聲 奉酬襲美苦雨四聲重寄三十二句·平上聲 奉酬襲美苦雨四聲重寄三十二句·平聲 夏日閑居作四聲詩寄襲美·平入聲 夏日閑居作四聲詩寄襲美·平去聲 夏日閑居作四聲詩寄襲美·平上聲 夏日閑居作四聲詩寄襲美·平聲 奉酬襲美苦雨見寄 彼農二章 門前路 井上桐 水國詩(以下雜體詩) 翠碧 題杜秀才水亭 開元雜題七首·繡嶺宮 開元雜題七首·雪衣女 開元雜題七首·雜伎 開元雜題七首·舞馬 開元雜題七首·玉龍子 江邊 峽客行 洞宮夕(一作華陽觀) 訪僧不遇 偶作 答友人 太湖叟 溪行 方響 漉酒巾 釣車 松石曉景圖 連昌宮詞二首·階 洞宮秋夕 山中僧 寄遠 蔬食 高道士 古別離 鄴宮詞二首 新秋雜題六首 新秋雜題六首·食 新秋雜題六首·吟 新秋雜題六首·倚 新秋雜題六首·行 新秋雜題六首·眠 山僧二首 種蒲 閨怨 送琴客之建康 讀陳拾遺集 嚴光釣臺 憶山泉 贈老僧二首 晚渡 頭陀僧 島樹 寄友人 寒日逢僧 送友人之湖上 病中曉思 有別二首 上清 漢宮詞 宮人斜 江城夜泊 溪思雨中 景陽宮井 閑吟 聞圓載上人挾儒書洎釋典歸日本國,更作一絕以送 和襲美友人許惠酒以詩征之 石竹花詠 移石盆 和襲美寒夜文宴潤卿有期不至 和同潤卿寒夜訪襲美各惜其志次韻 憶白菊 和襲美酒病偶作次韻 和醉中襲美先起次韻 和襲美悼鶴 和襲美詠皋橋 奉和諫議酬先輩霜菊 寄題天臺國清寺齊梁體 子規一首 玩金鸂鶒戲贈襲美 再招 潤卿遺青z3飯兼之一絕,聊用答謝 醉中戲贈襲美 和襲美重玄寺雙矮檜 再和次韻 襲美醉中寄一壺并一絕,走筆次韻奉酬 和襲美初冬偶作 和襲美寄同年韋校書 和襲美釣侶二章 戲題襲美書印囊 和襲美天竺寺八月十五夜桂子 和襲美虎丘寺西小溪閑泛三絕 和襲美館娃宮懷古五絕 襲美初植松桂偶題 和胥門閑泛 和襲美重題后池 和襲美木蘭后池三詠·浮萍 和襲美木蘭后池三詠·重臺蓮花 和襲美重題薔薇 和襲美木蘭院次韻 和襲美泰伯廟 和襲美女墳湖(即吳王葬女之所) 和襲美松江早春 和襲美春夕陪崔諫議櫻桃園宴 木蘭堂(一作李商隱詩) 夜泊詠棲鴻 北渡 南征 野井 別墅懷歸 自遣詩三十首 石竹花詠 移石盆 和襲美寒夜文宴潤卿有期不至 和同潤卿寒夜訪襲美各惜其志次韻 憶白菊 和襲美酒病偶作次韻 和醉中襲美先起次韻 和襲美悼鶴 和襲美詠皋橋 奉和諫議酬先輩霜菊 寄題天臺國清寺齊梁體 子規一首 玩金鸂鶒戲贈襲美 再招 文宴招潤卿博士辭以道侶將至一絕寄之 潤卿遺青z3飯兼之一絕,聊用答謝 醉中戲贈襲美 和襲美重玄寺雙矮檜 再和次韻 襲美醉中寄一壺并一絕,走筆次韻奉酬 和襲美初冬偶作 和襲美寄同年韋校書 和襲美釣侶二章 戲題襲美書印囊 和襲美虎丘寺西小溪閑泛三絕 襲美初植松桂偶題 和胥門閑泛 和襲美重題后池 和襲美重題薔薇 和襲美木蘭院次韻 和襲美女墳湖(即吳王葬女之所) 和襲美松江早春 和襲美春夕陪崔諫議櫻桃園宴 木蘭堂(一作李商隱詩) 夜泊詠棲鴻 北渡 南征 野井 別墅懷歸 陌上桑 子夜警歌二首 大子夜歌二首 子夜四時歌·秋 子夜四時歌·夏 子夜四時歌·春 樂府雜詠六首 樂府雜詠六首·孤燭怨 樂府雜詠六首·月成弦 樂府雜詠六首·花成子 樂府雜詠六首 風人詩四首 懷仙三首 有示 山陽燕中郊樂錄 寄南岳客乞靈蕪香 金陵道 大堤 古態 殘雪 黃金二首 南塘曲 歸路 江行 洞房怨 庭前 寄遠 雜興 筑城詞二首 人日代客子(是日立春) 中元夜寄道侶二首 新定陪太守一百五夜南館玩月 傷越 王先輩草堂 和襲美褚家林亭 和襲美重送圓載上人歸日本國 襲美留振文宴龜蒙抱病不赴猥示倡和因次韻酬謝 送浙東德師侍御罷府西歸 和襲美醉中即席贈潤卿博士次韻 和襲美傷開元觀顧道士 幽居有白菊一叢因而成詠呈知己 和襲美先輩悼鶴 和襲美寄廣文先生 和過張祜處士丹陽故居 襲美將以綠罽為贈因成四韻 和襲美寄懷南陽潤卿 送董少卿游茅山 和襲美題支山南峰僧次韻 南陽廣文博士還雷平后寄 和襲美寄題玉霄峰葉涵象尊師所居 和襲美臘后送內大德從勖游天臺 和襲美寒日書齋即事三首,每篇各用一韻 和襲美為新羅弘惠上人撰靈鷲山周禪師碑送歸詩 送潤卿還華陽 寒夜文宴得驚字 和襲美寄題鏡巖周尊師所居 和襲美冬曉章上人院 和襲美寄毗陵魏處士樸 南陽廣文欲于荊襄卜居,襲美有贈,代酬次韻 秋夕文宴(得成字) 和訪寂上人不遇 顧道士亡,弟子奉束帛乞銘于襲美,因賦戲贈 和襲美贈南陽潤卿將歸雷平 秋賦有期因寄襲美(時將主試貢士) 早秋吳體寄襲美 寄茅山何威儀二首 算山 嚴子重以詩游于名勝間舊矣余晚于江南相遇甚樂…之和 懷楊臺文楊鼎文二秀才 白鷗詩 奉和襲美傷史拱山人 奉和襲美吳中言懷寄南海二同年 奉和襲美寄滑州李副使員外 奉和襲美醉中偶作見寄次韻 奉和襲美宿報恩寺水閣 奉和襲美寄瓊州楊舍人 奉和襲美寄題羅浮軒轅先生所居 奉和襲美送李明府之任南海 奉和襲美夏景沖澹偶作次韻二首 奉和襲美吳中書事寄漢南裴尚書 頃自桐江得一釣車以襲美樂煙波之思因出以為玩…酬答 奉和襲美夏景無事因懷章來二上人次韻 以竹夾膝寄贈襲美 奉和襲美懷華陽潤卿博士三首 奉和襲美題達上人藥圃二首 奉和襲美所居首夏水木尤清,適然有作次韻 奉和夏初襲美見訪題小齋次韻 奉和襲美登初陽樓寄懷北平郎中 看壓新醅寄懷襲美 四月十五日道室書事寄襲美 新夏東郊閑泛有懷襲美 酬襲美夏首病愈見招次韻 奉和襲美開元寺佛缽詩 薔薇 奉和襲美聞開元寺開筍園寄章上人 和襲美送孫發百篇游天臺 襲美以紫石硯見贈以詩迎之 同襲美游北禪院(院即故司勛陸郎中舊宅) 奉和襲美館娃宮懷古次韻 襲美以巨魚之半見分因以酬謝 聞襲美有親迎之期因以寄賀 襲美以紗巾見惠繼以雅音,因次韻酬謝 潤州江口送人謁池陽衛郎中 潤州送人往長洲 襲美以公齋小宴見招,因代書寄之 次和襲美病后春思 徐方平后聞赦因寄襲美 奉和襲美臥疾感春見寄次韻 偶掇野蔬寄襲美有作 奉和襲美抱疾杜門見寄次韻 春雨即事寄襲美 襲美病中聞余游顏家園見寄,次韻酬之 正月十五惜春寄襲美 上元日道室焚修寄襲美 奉和襲美病孔雀 奉酬襲美病中見寄 奉和襲美病中書情寄上崔諫議次韻 襲美以春橘見惠兼之雅篇,因次韻酬謝 奉和襲美病中庭際海石榴花盛發見寄次韻 闔閭城北有賣花翁,討春之士往往造焉,因招襲美 獨夜有懷因作吳體寄襲美 奉和襲美開元寺客省早景即事次韻 酬襲美見寄海蟹 奉和襲美見訪不遇 奉和襲美暇日獨處見寄 奉和襲美行次野梅次韻 和襲美揚州看辛夷花次韻 奉和襲美吳中言情見寄次韻 早春雪中作吳體寄襲美 和襲美江南道中懷茅山廣文南陽博士三首次韻 寒夜同襲美訪北禪院寂上人 寄淮南鄭寶書記 別墅懷歸 重憶白菊 獨夜 閑書 新秋月夕,客有自遠相尋者,作吳體二首以贈 二遺詩 謹和諫議罷郡敘懷六韻 江南冬至和人懷洛下 送宣武從事越中按獄 寄茅山何道士 丹陽道中寄友生 京口與友生話別 自和次前韻 江墅言懷 憶襲美洞庭觀步奉和次韻 和襲美江南書情二十韻寄秘閣韋校書貽之商洛…次韻 奉和襲美新秋言懷三十韻次韻 奉和襲美古杉三十韻 中秋夜寄友生 立春日 送人罷官歸茅山 送延陵張宰 又次前韻酬廣文 和張廣文賁旅泊吳門次韻 奉和襲美初冬章上人院 奉酬襲美秋晚見題二首 奉酬襲美早春病中書事 奉和襲美贈魏處士五貺詩·訶陵尊 奉和襲美贈魏處士五貺詩·烏龍養和 奉和襲美贈魏處士五貺詩·太湖硯 奉和襲美贈魏處士五貺詩·華頂杖 奉和襲美贈魏處士五貺詩·五瀉舟 四明山詩 四明山詩·潺湲洞 四明山詩 四明山詩 四明山詩 四明山詩 四明山詩·過云 四明山詩 村中晚望 秋熱 螢詩 問吳宮辭 迎潮送潮辭·送潮 迎潮送潮辭·迎潮 祝牛宮辭 句曲山朝真詞二首·送真 吳俞兒舞歌·矛俞 吳俞兒舞歌·劍俞 小雞山樵人歌 慶封宅古井行 賡歌 紫溪翁歌 丁隱君歌 五歌·雨夜 五歌·刈獲 五歌 五歌·放牛 江湖散人歌 置酒行 奉和襲美茶具十詠·煮茶 奉和襲美茶具十詠·茶甌 奉和襲美茶具十詠·茶鼎 奉和襲美茶具十詠·茶焙 奉和襲美茶具十詠·茶灶(《經 奉和襲美茶具十詠·茶舍 奉和襲美茶具十詠·茶籝 奉和襲美茶具十詠·茶筍 奉和襲美茶具十詠·茶人 奉和襲美茶具十詠·茶塢 添酒中六詠·酒杯 添酒中六詠·酒槍 添酒中六詠·酒船 添酒中六詠·酒甕 添酒中六詠·酒龍 添酒中六詠·酒池 奉和襲美酒中十詠·酒鄉 奉和襲美酒中十詠·酒城 奉和襲美酒中十詠·酒尊 奉和襲美酒中十詠·酒旗 奉和襲美酒中十詠·酒樓 奉和襲美酒中十詠·酒壚 奉和襲美酒中十詠·酒床 奉和襲美酒中十詠·酒篘 奉和襲美酒中十詠·酒泉 奉和襲美酒中十詠·酒星 樵人十詠·樵歌 樵人十詠·樵火 樵人十詠·樵風 樵人十詠·樵擔 樵人十詠·樵斧 樵人十詠·樵徑 樵人十詠·樵子 樵人十詠·樵叟 樵人十詠·樵家 樵人十詠·樵谿 奉和襲美添漁具五篇·背蓬 奉和襲美添漁具五篇·箬笠 奉和襲美添漁具五篇·蓑衣 奉和襲美添漁具五篇·釣磯 奉和襲美添漁具五篇·漁庵 漁具詩 漁具詩·舴艋 漁具詩·藥魚 漁具詩·種魚 漁具詩·qF(吳人今謂之叢) 漁具詩·滬(吳人今謂之籪) 漁具詩·鳴桹 漁具詩·射魚 漁具詩·叉魚 漁具詩·魚梁 漁具詩·釣車 漁具詩·釣筒 漁具詩·罱 漁具詩·罩 漁具詩·網 婕妤怨 挾瑟歌 鳴雁行 紀夢游甘露寺(寺在京口北固山上) 記事 贈遠 次幽獨君韻 素絲 感事 雜諷九首 奉和襲美太湖詩二十首·石板 奉和襲美太湖詩二十首·崦里 奉和襲美太湖詩二十首·太湖石 奉和襲美太湖詩二十首·圣姑廟 奉和襲美太湖詩二十首·包山祠 奉和襲美太湖詩二十首·銷夏灣 奉和襲美太湖詩二十首·孤園寺 奉和襲美太湖詩二十首·投龍潭 奉和襲美太湖詩二十首·練瀆(一云吳王開以練兵) 奉和襲美太湖詩二十首 奉和襲美太湖詩二十首 奉和襲美太湖詩二十首·縹緲峰 奉和襲美太湖詩二十首·以毛公泉獻大諫清河公 奉和襲美太湖詩二十首·三宿神景宮 奉和襲美太湖詩二十首·毛公壇 奉和襲美太湖詩二十首·雨中游包山精舍 奉和襲美太湖詩二十首·入林屋洞 奉和襲美太湖詩二十首·曉次神景宮 奉和襲美太湖詩二十首·初入太湖 奉和襲美酬前進士崔潞盛制見寄因贈至一百四十言 奉和襲美公齋四詠次韻·鶴屏 奉和襲美公齋四詠次韻·新竹 奉和襲美公齋四詠次韻·小桂 奉和襲美公齋四詠次韻·小松 奉和襲美初夏游楞伽精舍次韻 雜歌謠辭·挾瑟歌 雜曲歌辭·筑城曲 雜曲歌辭·鳴雁行 舞曲歌辭·吳俞兒舞歌·弩俞 舞曲歌辭·吳俞兒舞歌·矛俞 舞曲歌辭·吳俞兒舞歌·劍俞 相和歌辭·子夜警歌二首 相和歌辭·子夜四時歌四首·冬歌 相和歌辭·婕妤怨 相和歌辭·置酒行 相和歌辭·短歌行 相和歌辭·陌上桑 相和歌辭·江南曲 漁具詩·射魚 和襲美釣侶二章 報恩寺南池聯句 有別二首 奉和襲美酬前進士崔潞盛制見寄因贈至一百四 別墅懷歸 相和歌辭·江南曲
最新收錄:

暫未開通

陸龜蒙
陸龜蒙簡介

全 名 陸龜蒙

陸龜蒙陸龜蒙簡介


  陸龜蒙(?~公元881年),唐代農學家、文學家,字魯望,別號天隨子、江湖散人、甫里先生,江蘇吳縣人。曾任湖州、蘇州刺史幕僚,后隱居松江甫里,編著有《甫里先生文集》等。 他的小品文主要收在《笠澤叢書》中,現實針對性強,議論也頗精切,如《野廟碑》、《記稻鼠》等。陸龜蒙與皮日休交友,世稱“皮陸”,詩以寫景詠物為多。


陸龜蒙陸龜蒙的社會評價


  陸龜蒙生于官僚世家,卻終身以農為業,雖以隱土自詡,卻懷儒家之志,修身持家、治國平天下的理想每見于筆端,正如魯迅先生所說,他和皮日休一樣“并沒有忘記天下,正是一榻糊涂的泥塘里的光彩和鋒芒”。更為可貴的是,他雖胸懷天下,飲譽文壇,卻能將歷來不為文人和士大夫所重視的農具,進行細致的研究總結,甘做小人之事,為中國古代農具發展史留下寶貴的文字記載。 這與他的性格是分不開的,他的自傳《甫里先生傳》和《江湖散人傳》,對其生平和個性作了總結。他在《江湖散人傳》中寫道:“散人者,散誕之人也;心散、意散、形散、神散。既無羈限,為時之怪,民束于禮樂者外之,曰此散人也?!币苍S正是因為擺脫了儒家傳統禮教的束縛,才使他成為中國農業史上著名的農學家。


陸龜蒙陸龜蒙的歷史地位


  陸龜蒙作為一位文學家,其成就主要在詩歌和小品文方面;作為農學家,其影響則主要在農具方面,尤其是對江東犁的總結。由于犁在農業中的地位,犁的進化史就是古代農業史,這就決定了陸龜蒙在中國農業史上的地位,以致于研究中國犁的學者,言必稱頌陸龜蒙的《耒耜經》。


陸龜蒙陸龜蒙的介紹


  陸龜蒙(?~公元881年):字魯望,長洲(今江蘇吳縣)人,唐朝文學家、農學家、藏書家。

  他年輕時豪放,通六經大義,尤精《春秋》。舉進士不第后,從湖州刺史張博門下游,隱居松江甫里,人稱“甫里先生”。置園顧渚山下,不與流俗交接,常乘船設蓬席,備束書、茶、筆、勺具, 任游江湖間。所作詩文對晚唐時弊多所抨擊。詩以詠物寫景為多。家多藏書,史稱其“癖好藏書”,收藏多至3萬卷。每得一本珍本圖書,熟讀背誦后加以抄錄,并多加校讎后再行抄寫,以至于每書有一副本保存。借人一書,一旦有破損和“篇秩壞舛”,必加以“輯褫刊正”。與當朝有藏書者多詩詞酬唱,曾與徐修矩和詩有《奉和襲美二游詩·徐詩》曰:“偉矣開元中,王道真平平。八萬五千卷一一皆涂鉛”。后封官左拾遺,未到任即卒。編著有《笠澤叢書》4卷。另有《雜諷九首》、《耒耜經》、《小名錄》、《甫里集》等,宋葉茵輯有《唐甫里先生文集》。

  他與皮日休為友,世稱“皮陸”,詩以寫景詠物為多,是唐朝隱逸詩人的代表。

  其成就不僅體現在文學上,農學上同樣造詣非淺,他的《耒耜經》是一部描寫中國唐朝末期江南地區農具的專著。


陸龜蒙陸龜蒙的生平


  

文學

  

“皮陸”

  舉進士不中。曾為湖州、蘇州從事。居松江甫里(今蘇州甪直),有田數百畝,地低下,??嗨?。經營茶園于顧渚山下,歲取租茶,自為品第。常攜書籍、茶灶、筆床、釣具泛舟往來于太湖,自稱江湖散人、天隨子、甫里先生,后以高士召,不赴。去世后,唐昭宗于光化三年(900)追贈右補闕。陸龜蒙與皮日休為友,世稱“皮陸”。著《笠澤叢書》4卷,有清雍正重刊元本。與皮日休唱和的《松陵集》10卷,有汲古閣本。宋葉茵合二書所載及遺篇為《甫里集》20卷,有《四部叢刊》影印黃丕烈校本。

  

隱逸田園詩

  陸龜蒙出身官僚世家,其父陸賓虞曾任御史之職。早年的陸龜蒙熱衷于科舉考試。他從小就精通《詩》、《書》、《儀禮》、《春秋》等儒家經典,對《春秋》更有研究。屢試不第之后陸龜蒙跟隨湖州刺史張博游歷,并成為張的助手。后來回到了故鄉松江甫里(今江蘇吳縣東南甪直鎮),過起了隱居生活,后人因此稱他為“甫里先生”。在甫里,他有田數百畝,屋30楹,牛10頭,幫工20多人。由于甫里地勢低洼,經常遭受洪澇之害,陸龜蒙因此常面臨著饑謹之苦。在這種情況下,陸龜蒙親自身扛畚箕,手執鐵鍤,帶領幫工,抗洪救災,保護莊稼免遭水害。他還親自參加大田勞動,中耕鋤草從不間斷。平日稍有閑暇,便帶著書籍、茶壺、文具、釣具等往來于江湖之上,當時人又稱他為“江湖散人”、“天隨子”。他也把自己比作古代隱士涪翁、漁父、江上丈人。在躬耕南畝、垂釣江湖的生活之余,他寫下了許多詩、賦、雜著,并于唐乾符六年(公元879年)臥病期間自編《笠澤叢書》,其中便有許多反映農事活動和農民生活的田家詩,如“放牛歌”、“刈麥歌”、“獲稻歌”、“蠶賦”、“漁具”、“茶具”等,而他在農學上的貢獻,則主要體現在其小品、雜著之中。

  

農學

  

耒耜經

  《耒耜經》是中國有史以來獨一無二的一本古農具專志,是唐朝著名詩人陸龜蒙撰寫的專門論述農具的古農書經典著作。《耒耜經》共記述農具四種,其中對被譽為我國犁耕史上里程碑的唐代曲轅犁記述得最準確最詳細,是研究古代耕犁最基本最可靠的文獻,歷來受到國內外有關人士的重視。全篇600多字,所記農具有犁、爬(即耙)和碌碡等。

  陸龜蒙寫成《耒耜經》后,最初收在他的《笠澤叢書》中。開始流傳于世的《笠澤叢書》可能是手抄本。據陸龜蒙十一世孫陸惠元說:最早“叢書版刻于元符間,然蕪沒久矣”??赡苓@種版本以后就失傳了。后來宋朝葉茵匯《笠澤叢書》《松陵集》及陸龜蒙逸詩百余首,編成了《甫里文集》二十卷。宋朝陳振孫在《直齋書錄題解》中收錄《笠澤叢書》兩種版本的題解,即十七卷蜀本和四卷補遺本。元朝馬端臨的《文獻通考》也題錄了《笠澤叢書》七卷本。顧楗碧筠草堂、陸鐘輝水云漁屋、許連古韻閣等三家書舍,都曾刊行過手寫版《笠澤叢書》,世稱“寫刻本”或“精刻本”。歷代許多官修民撰的大型叢書、類書,如欽定《授時通考》《古今圖書集成》《夷門廣牘》《農政全書》《全唐文》等,都曾將《耒耜經》全文轉引或影錄。

  《耒耜經》問世以后,曾得到很好的評價?!端膸烊珪嵋氛f《耒耜經》“敘述古雅,其詞有足觀者”。元代陸深曾將《耒耜經》與《汜勝之書》《牛宮辭》并提,譽為“農家三寶”。英國的中國科技史專家白馥蘭說:“《耒耜經》是一本成為中國農學著作中的‘里程碑’的著作,歐洲一直到這本書出現六個世紀后才有類似著作。”(《中國壁犁的演講》)

  作者首先在《耒耜經》的序文中,交待了自己的寫作動機。他認為:人類學會種莊稼以后,無論統治者還是老百姓,都是不能離開農具的。這當然是廣義的說法。他甚至這樣說:如果一個人只會吃飯睡覺,而不了解怎樣種莊稼,怎樣用農具,就等于不懂人生的意義,就和禽獸沒有什么兩樣了。他提倡上層人士向農民學習,學習農民的農業知識,學習農民的淳樸作風。陸龜蒙作為一個上層的知識分子,在當時能有這種思想,應該說是十分可貴的。他這樣說了,也這樣做了。他不僅學著“古圣人”的樣子去參加了一些農業勞動,而且還將在勞動中對農具的考查研究,寫成了專論,傳給了后代。他說,他所以撰寫《耒耜經》,就是為了使后人不忘掉這些在農業上發揮了重要作用的農具。

  陸龜蒙在《耒耜經》正文的開頭,首先解釋“耒耜”的含義。他說,“耒耜”是農書中的用語,是“學名”;人民群眾習慣上把“耒耜”叫做“犁”。這就是說,在《耒耜經》中所謂“耒耜”即“犁”的代名詞,因而所謂“耒耜經”自然也就是“犁經”了。

  

曲轅犁

  唐代曲轅犁使中國耕犁定型化,是中國農具史上一個里程碑。此外,爬、礪和碌碡等都是用于碎土、整地和清理雜草的農具,它們的出現和推廣,也是唐代農具發展的重要標志。

  隋、唐以后,特別是“安史之亂”以后,中國的經濟重心開始移向南方,使得長期以來“火耕水耨”的南方農業走上精耕細作的道路。其標志便是以“耕、耙、耖”為核心的耕作技術體系的形成。而總結這一體系的便首推陸龜蒙,他在《耒耜經》一文中寫道:“耕而后有爬,渠疏之義也,散垡去芟者焉。 爬而后有礰礋焉,有磟碡焉。”他還根據自己對“象耕鳥耘”傳說的理解,對精耕細作的技術體系提出了“深耕疾耘”的原則。

  在耕、耙、耖的技術體系中,耕是最重要的一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陸龜蒙對當時江東一帶重要的水田耕作農具——犁的各部構造與功能作了記述和說明,寫了《耒耜經》一文。

  耒耜本是兩種原始的翻土農具,傳說農業始祖神農氏“斷木為耜,揉木為耒”,實際上最初的耒只是一尖頭木棒,后來又在尖頭木棒的下端安裝了一個短棒,用于踏腳這便是耜。使用耒耜的方式,有一人的“力田”。二人的“耦耕”。三人或多人的“劦(協)田”。后來隨著金屬工具和獸力的使用,耒耜便進化為犁。初期的犁僅僅是將原來耒耜一推一拔,改為連續推拔。到秦漢時,犁已具備犁鏵、犁壁、犁轅、犁梢、犁底、犁橫等零部件,但多為直的長轅犁?;剞D不靈便,尤其不適合南方水田使用。唐代時長轅犁改進為曲轅犁,并在江東一帶廣泛使用。

  根據《耒耜經》記載,江東曲轅犁為鐵木結構,由犁鏵、犁壁、犁底、壓镵、策額、犁箭、犁轅、犁評、犁建、犁梢、犁盤等11個零部件組成。犁鏵用以起土;犁壁用于翻土;犁底和壓鑱用以固定犁頭;策額保護犁壁;犁箭和犁評用以調節耕地深淺;犁梢控制寬窄;犁轅短而彎曲;犁盤可以轉動。整個犁具有結構合理、使用輕便、回轉靈活等特點,它的出現標志著傳統的中國犁已基本定型。陸龜蒙還對各種零部件的形狀、大小、尺寸也有詳細記述,十分便于仿制流傳。

  《耒耜經》一共記載了4種農具,除江東犁以外,還有爬、礰礋和碌碡,是中國最早的一部農具專著,也是第一篇談論江南水田農業生產的專文。

  漁具

  陸龜蒙有釣魚、飲茶、作詩的嗜好,他對各種漁具和茶具都有了解,并為之寫詩歌詠。

  養魚之法世傳有《陶朱公養魚經》,而于取魚之法卻付諸闕如,實際上捕魚遠在養魚之前,捕魚之法和捕魚之具必定更多。陸龜蒙據自己多年垂釣江湖的經驗,做了《漁具十五首并序》及《和添漁具五篇》,對捕魚之具和捕魚之術作了全面的敘述。在《漁具十五首》“序”中,介紹了13類共19種漁具和兩種漁法。19種漁具中有屬于網罟之類的罛、罾、罺、罩等;有屬于簽之類的筒和車;還有梁、笱、箄、矠、叉、射、桹、神、滬、(竹字頭加椮)、舴艋、笭箵。這些漁具主要是根據不同的制造材料和制造方法,以及不同的用途和用法來劃分的。兩種漁法即“或以術招之,或藥而盡之”。凡此種種,正如他自己所說:“矢魚之具,莫不窮極其趣。”陸龜蒙的好友皮日休對他的漁具詩十分贊賞,認為“凡有漁已來,術之與器,莫不盡于是也”。在《和添漁具五篇》中,陸龜蒙還以漁庵、釣礬、蓑衣、篛笠、背篷等為題,歌詠了與漁人息息相關的五種事物??偟恼f來是非常全面的。

  

茶具

  漁具之外,陸龜蒙還有《和茶具十詠》,對茶具作了敘述。唐代的飲茶風氣很盛,陸本人就是個茶嗜者,他在顧渚山下開辟了一處茶園,每年都要收取租茶,并區分為各種等級。顧渚山在浙江湖州,是個著名的產茶區。據《郡齋讀書志·雜家類》載,茶圣陸羽著有《顧渚山記》2卷。當年陸氏與皎然、朱放等論茶,以顧渚為第一。陸羽和皎然都是當時的茶葉名家,分別著有《茶經》和《茶訣》。陸龜蒙在此開設茶園。深受前輩的影響,他寫過《茶書》一篇,是繼《茶經》、《茶訣》之后又一本茶葉專著。可惜《茶訣》和《茶書》均已失傳。唯有陸羽的《茶經》3卷傳世。 盡管陸龜蒙的《茶書》已失傳,然而他所作的《和茶具十詠》卻保留了下來,“十詠”包括茶塢、茶人、茶笱、茶籝、茶舍、茶灶、茶焙、茶鼎、茶甌、煮茶等10項,有的為《茶經》所不見,可與之對照研究。

  

其他農學貢獻

  作為農學家,陸龜蒙的貢獻不僅在于農業器具方面,其他諸如植物保護、動物飼養等方面也多有建樹。 他對柑桔害蟲桔蠹的形態、習性及自然天敵作了仔細的觀察,寫了《蠹化》一文,盡管他的用意在于借物抒懷,然而此文卻是一篇古代關于柑桔害蟲生物防治的史料。陸龜蒙觀察了鳧(野鴨)和鹥(海鷗)對稻糧的危害。寫有《禽暴》一文,提出了網捕和藥殺的防治辦法。陸龜蒙還強調了田鼠對水稻的危害性,寫有《記稻鼠》一文,提到了驅趕和生物防治兩種防治辦法。在動物資源保護方面,他大聲疾呼保護漁業資源,在《南涇漁父》一詩中說:“孜孜戒吾屬,天物不可暴。大小參去留,候其孳養報。終朝獲漁利,魚亦未常耗?!苯吡Ψ磳Α八庺~”這種破壞漁業資源的做法,極力提倡“種魚”,采收魚卵,遠運繁殖,借以保護漁業資源。

   詩人



查辭海 chacihai.com baike-map 浙ICP備19001761號-4
主站蜘蛛池模板: 册亨县| 通海县| 城固县| 昌邑市| 济源市| 观塘区| 伊宁县| 吉隆县| 南木林县| 彭阳县| 谢通门县| 建瓯市| 石楼县| 宿州市| 怀集县| 包头市| 清河县| 辽阳县| 奉化市| 绥芬河市| 漳浦县| 武安市| 宜兰市| 屯门区| 河南省| 望奎县| 营山县| 竹北市| 凤城市| 峡江县| 荣昌县| 洱源县| 德江县| 灵璧县| 宁德市| 太仓市| 浑源县| 工布江达县| 信阳市| 吉木萨尔县| 云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