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雜歌謠辭·挾瑟歌 / 作者:陸龜蒙 |
挾瑟為君撫,君嫌聲太古。
寥寥倚浪絲,eP々沉湘語。
賴有秋風知,清泠吹玉柱。
|
|
雜歌謠辭·挾瑟歌解釋: 詩詞:《雜歌謠辭·挾瑟歌》
作者:陸龜蒙
朝代:唐代
挾瑟為君撫,君嫌聲太古。
寥寥倚浪絲,eP々沉湘語。
賴有秋風知,清泠吹玉柱。
中文譯文:
我用瑟來撫慰君王,君王卻嫌瑟聲過于古老。
孤寂無依,倚在湖波之上,情緒沉浸于湘江的語言中。
托于秋風知曉,清風吹拂著象征玉柱的瑟。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瑟的撫慰君王之情為主題,表達了詩人對朝廷的憂憤之情。
作者使用了瑟的意象,瑟是一種古代音樂器具,它的聲音悠遠動聽,代表著時光的流轉和歷史的沉淀。然而,君王卻對瑟聲嫌棄,認為它過于古老無法適應現代的時代潮流。這表達了作者對君王對傳統文化的忽視和摒棄的不滿。
詩中的“寥寥倚浪絲,eP々沉湘語”描繪了詩人倚在湖波上,孤獨無依的情景,并將情緒沉浸于湘江的語言中。湘江象征著對故鄉的思念和對曾經輝煌的時代的緬懷。湘語則是湘江畔的瑤族人的語言,也是一個象征著古老文化與悲愴情感的符號。通過這樣的描寫,詩人表達了對逝去時代的懷念和對時代變遷的不安。
然而,詩人也寄托了對秋風的期望和寄予希望的心情。“賴有秋風知,清泠吹玉柱”,秋風被認為是明理通達的象征,通過吹拂象征著權力與統治的玉柱,傳遞著他的思念和期望。這表明詩人希望通過秋風的力量能喚起君王對傳統文化的重視和對國家發展的思考。
整首詩以簡練的語言展示了詩人對時代的不滿和對文化的憂慮。作者以瑟為象征,通過湘江和秋風的比喻,表達了對傳統文化和歷史的思考,并寄托對未來的期望。詩意深沉,寓意豐富,是一首反映時代思潮和思想感情的經典唐詩之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