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秋待月 / 作者:陸龜蒙 |
轉缺霜輪上轉遲,好風偏似送佳期。
簾斜樹隔情無限,燭暗香殘坐不辭。
最愛笙調聞北里,漸看星澹失南箕。
何人為校清涼力,未似初圓欲午時。
|
|
中秋待月解釋: 中秋待月
轉缺霜輪上轉遲,
好風偏似送佳期。
簾斜樹隔情無限,
燭暗香殘坐不辭。
最愛笙調聞北里,
漸看星澹失南箕。
何人為校清涼力,
未似初圓欲午時。
中秋待月,月亮上升得慢,
好的風兒似乎送來了美好的時刻。
簾斜風,樹木遮擋著情感無限,
燭光微弱,香氣散盡,坐而不離。
最鐘愛笙調,從北方傳來,
漸漸看到星光變得暗淡,失去了南極星座。
有誰能夠清楚闡述這個清涼的力量,
尚不如初圓的意境,渴望著午時的到來。
詩意:這首詩描繪了中秋待月的景象,以及詩人內心對于美好時刻的期待和對于清涼的向往。通過描述月亮轉缺的慢和風兒送來的好兆頭,詩人表達了對美好時刻的盼望。同時,詩人采用了簾斜和樹隔的手法,營造了一種秋意漸濃的感覺。在最后兩句中,詩人提到了笙調和星澹,突顯了對于清涼和寧靜的喜愛。詩人借助這些景象和意象,表達了對于美好時刻和清涼氣息的追求和向往。
賞析:這首詩以中秋為背景,通過細膩的描寫展示了中秋待月的景象和情感。詩人運用了轉缺的意象和簾斜樹隔的手法,以及漸看星澹的景象,將讀者帶入了一個寂靜、涼爽的秋夜。詩人將自己的感覺融入其中,表達了對于美好時刻和清涼氣息的向往。整首詩調幽雅,意境深遠,給人以清涼寧靜之感。通過詩中景物的描繪和意象的烘托,讀者可以感受到中秋的美好和詩人對于清涼的渴望,同時也引發出人們對于美好時刻和清涼氣息的獨特情感共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