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奉和襲美病中書情寄上崔諫議次韻 / 作者:陸龜蒙 |
或偃虛齋或在公,藹然林下昔賢風。
庭前有蝶爭煙蕊,簾外無人報水筒。
行藥不離深幌底,寄書多向遠山中。
西園夜燭偏堪憶,曾為題詩刻半紅。
|
|
奉和襲美病中書情寄上崔諫議次韻解釋: 《奉和襲美病中書情寄上崔諫議次韻》中文譯文:
或偃虛齋或在公,
藹然林下昔賢風。
庭前有蝶爭煙蕊,
簾外無人報水筒。
行藥不離深幌底,
寄書多向遠山中。
西園夜燭偏堪憶,
曾為題詩刻半紅。
詩意與賞析:
這首詩是陸龜蒙奉和襲美的作品,表達了對被稱為“昔賢”的崔諫議的思念之情。
第一節描寫了崔諫議的居所,他或者在偃虛齋,或者在公(官方場所)。無論在哪里,他都有一種親切的氛圍,仿佛那些曾經的賢人的風格仍在他身上。
第二節描寫了崔諫議所居之地的景象。庭前的花叢中有蝴蝶爭先恐后地爭飛。而在崔諫議所住之處的簾外,卻沒有人來報告蓄水筒的干涸。這一對比展現了室內外景象的差異,也暗示了崔諫議可能常常忽略了自己屋內的一些瑣碎事物。
第三節描述了崔諫議在治療疾病時的情況。他在深幌底(深巷中)行走,不離開這個深幌底。這里可以理解為在治療中,他總是低調地行藥,不愿離開醫治之地。
第四節表達了陸龜蒙通過寄書來與崔諫議交流。他常常將書信寄給崔諫議,而崔諫議則待在遙遠的山中。這種書信往來,加深了兩人之間情感的交流,也體現了陸龜蒙對崔諫議的思念。
最后一節回憶起過去的時光,想起了西園的夜晚,夜燭的光芒映照出曾經留在紅沙石上的題字。這提醒了讀者,陸龜蒙曾經為崔諫議題詩并刻在紅沙石上。這反映了他對崔諫議的尊敬和友誼。
整首詩通過描述崔諫議的居所、環境,以及與陸龜蒙之間的書信往來與情感交流,展現了陸龜蒙對崔諫議的敬重和思念之情。同時,描寫了室內外景象的對比,凸顯了崔諫議可能忽略自己屋內瑣碎事物的特點。這首詩情感真摯,充滿了對友誼和時光的懷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