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傷越 / 作者:陸龜蒙 |
越溪自古好風煙,盜束兵纏已半年。
訪戴客愁隨水遠,浣紗人泣共埃捐。
臨焦賴灑王師雨,欲墮重登刺史天。
早晚山川盡如故,清吟閑上鄂君船。
|
|
傷越解釋: 《傷越》是陸龜蒙創作的一首唐代詩詞。這首詩描繪了越溪的美麗景色以及戰爭帶來的破壞和人們的困苦。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越溪自古好風煙,
盜束兵纏已半年。
訪戴客愁隨水遠,
浣紗人泣共埃捐。
臨焦賴灑王師雨,
欲墮重登刺史天。
早晚山川盡如故,
清吟閑上鄂君船。
詩中首先描繪了越溪的美麗景色,越溪自古以來就被譽為好風煙之地,意味著這里山水秀麗,景色宜人。
然而,接下來的幾句詩卻描述了盜賊的騷擾和兵荒馬亂的戰爭場景。詩人寫道,盜賊的騷擾已經持續了半年之久,給人們帶來了無盡的困擾和痛苦。
接著,詩人提到了被戰亂所迫的訪客,他們遠離家鄉,來到越溪尋求安身之地。然而,即使來到了這片美麗的鄉野,他們的愁苦也隨著流水消逝不去。
浣紗人泣共埃捐,意味著女紅捐軀泣血,生離死別的殘酷場景。這些描寫表達了詩人對戰亂時期的痛惜和同情。
詩的下半部分,詩人寫到了焦土和干旱,表達了戰爭給土地帶來的破壞和傷害。他渴望雨水能夠降臨,灑在焦土上,從而挽救這片遭受戰爭蹂躪的土地。同時,詩人也希望能夠升遷,登上刺史的位置,以便能有更大的能力來拯救這片土地。
最后兩句詩則描繪了詩人希望戰爭可以早日結束,山川依舊,恢復以往的寧靜。詩人坐在船上,悠然自得地吟詠,抒發自己的情感。
整首詩通過對戰爭帶來的破壞和困苦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戰亂時期的痛惜和對和平的向往。通過對越溪美景和戰亂形勢的對比,詩人呈現了一種深深的思鄉之情和對安寧生活的渴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