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寄茅山何威儀二首 / 作者:陸龜蒙 |
大小三峰次九華,靈蹤今盡屬何家。
漢時仙上云巔鶴,蜀地春開洞底花。
閑傍積嵐尋瀑眼,便凌殘雪探芝芽。
年來已奉黃庭教,夕煉腥魂曉吸霞。
曾向人間拜節(jié)旄,乍疑因夢到仙曹。
身輕曳羽霞襟狹,髻聳峨煙鹿幘高。
山暖不葷峰上薤,水寒仍落洞中桃。
從聞此日搜奇話,轉覺魂飛夜夜勞。
|
|
寄茅山何威儀二首解釋: 《寄茅山何威儀二首》是唐代陸龜蒙所作的一首詩。這首詩以茅山為題材,描繪了茅山的景色和傳說故事,表達了詩人對道家修仙之道的向往和追求。
詩中首先描繪了茅山的大小三峰和九華山,表示茅山之靈蹤現(xiàn)在已經屬于何氏家族。接著提到了漢時的仙人居住在山巔,蜀地的春天洞底的花開。這些描繪傳達了茅山的神秘與美麗。
接下來詩人在閑暇之余到茅山的山水間尋找瀑布和奇花異草,展示了他對茅山自然景觀的喜愛。他還提到自己年來已經受到了黃庭教的啟示,夜晚修煉靈魂,早晨吸收清晨的霞光。這表明他對道家修仙之道的倡導和向往。
詩的后半部分提到了詩人曾經在人間擔任官職,但他迷茫是否因為做了一個夢而來到了仙曹之間。他形容自己的身軀輕盈,衣襟如霞一樣薄,頭上的發(fā)髻高聳而威嚴。他認為山上的春天不復盛產野菜,水中的寒冷仍落下桃花。這里描繪了他在進入仙境后的種種感受和不同于人間的境遇。
整首詩以描繪茅山的景色為主線,將茅山的美景與自己對仙境的追求相結合,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的熱愛和對道家修仙之道的向往。詩中運用了幻想和想象,使整首詩充滿了浪漫主義的色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