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島賈島的典故
塵緣未絕
賈島是個半俗半僧的詩人。
他文場失意后,便去當和尚,法號無本。無本者,即無根無蒂、空虛寂滅之謂也??磥硭惠呑幽罘鹆?。但后來與韓愈相識,執弟子之禮。在韓愈的勸說下,還俗應舉,中了進士。為僧難免思俗,入俗難棄禪心?!鞍l狂吟如哭,愁來坐似禪。”(姚合《寄賈島》)俗味很濃,僧味也不淡。他正是在這雙重性中度過自己的一生。
賈島因帶著一肚皮牢騷出家,所以雖身在佛門,卻未能忘卻塵世的煩惱。他在洛陽為僧時,當局規定午后不得出寺。若換個出家人,不許出就不出。佛國無邊,何處不可修心養性?然而他卻覺得自由受縛,不能忍受。于是嘆道:“不如牛與羊,猶得日暮歸?!彼麨槿朔浅讨?,一旦向前,就不易回頭。無論是為僧,還是還俗,都富有挑戰性。
他是苦吟詩人,行坐寢食,都不忘作詩,常走火入魔,惹出麻煩。據說曾出了兩次交通事故。一次是騎驢過街,沒注意行人。當時秋風蕭瑟,黃葉飄零,便信口吟出“落葉滿長安”之句。尋思上聯,忽以“秋風吹渭水”作對,喜不自勝,結果撞上“市長”大人車馬,被拘一夕。一次是去訪問李凝幽居,于驢背上得“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之句。其中“敲”字又欲作“推”字,一時未定。神思恍惚,結果又撞上韓愈的車馬。傳說雖不完全可信,但他那份癡迷,則是有根有據的。他時刻想推銷自己。“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今日把示君,誰有不平事?”(《劍客》)氣沖斗牛,一副俠膽。其實他骨瘦如柴,氣短力微,只不過借鑒喻己,想人賞識罷了。唐代的舉子要想在科場上顯露頭角,往往要疏通關節,尋找堅強的靠山。而他出身微賤,朝中無親故,缺乏外援,所以他恨這個社會的不公。他認為自己沒有出路,是因受到公卿的壓抑所致。他從裴度庭院經過,吟道:“破卻千家作一池,不栽桃李種薔薇。薔薇花落秋風起,荊棘滿庭君始知?!保ā额}興化園亭》)裴度平定叛亂有功,封晉國公。他聚斂甚多,長安有高第。賈島一見,火從內發,故作詩嘲之。他蔑視權貴,不把他們放在眼里。及第后,他寓居法乾無可精舍。一日宣宗微服出游,行至寺中,聞人吟詩,便循聲登樓,見案上詩卷,便取來瀏覽。賈島在后面,一手奪走。他不認識宣宗,便瞪眼嚷道:“郎君鮮食美服,哪懂這個?”事后十分緊張,伏闕待罪。朝廷給他一個長江縣主簿的小官,將他貶出長安。唐代有兩位詩人的作品,涉及此事。安奇詩云:“騎驢沖大尹,奪卷忤宣宗。”李克恭詩云:“宣宗謫去為閑事,韓愈知來已振名。”
賈島有個堂弟叫無可,也是詩人。當時兩人一道出家。賈島耐不住寂寞,殺了回馬槍;而無可仍在合掌向佛。賈島還俗時曾有約,將來仍出家,可一落塵網便被裹住。無可寫詩提醒他,不要忘約。賈島說,我怎么能忘?。俊懊剿急橥?,早晚到嵩丘?!保ā都臒o可上人》)“終有煙霞約,天臺作近鄰?!保ā端蜔o可上人》)他對佛門的清靜,仍懷向往之情。但說是說,行動是行動,這兩者充滿矛盾。
賈島一生,為詩藝灑盡心血?!岸淙甑?,一吟雙淚流”,錘煉出許多精品。韓愈贈詩云:“孟郊死葬北邙山,從此風云得暫閑。天恐文章渾斷絕,故生賈島著人間。”賈島與孟郊齊名,影響深遠。但他的一生,貧困潦倒,官微職小,祿不養身。死之日,家無一錢,只有一頭病驢和一張古琴,教人為之一嘆:他是否感到此生值得,含笑而去,或是后悔還俗,不如誦經?這就不得而知了。
敢說宣宗不懂詩
有一首雖很著名但據說是大文豪韓愈的詩,①是寫贈并贊揚詩人賈島的。這首題為《贈賈島》的詩說:
孟郊死葬北邙山,日月風云頓覺閑。
天恐文章渾斷絕,再生賈島在人間!
不難看出,寫這詩的人對賈島真可謂推崇備至了。就算它不是韓公寫的,但人們對賈島詩作的崇拜,卻是一個客觀事實;即便不說同時代人對他的推重,就是后來詩人也很少有不癡迷于他的。
這里我們姑且不說距離賈島時代遠一些的,比如南宋“永嘉四靈”熱切愛好他的作品,就是在晚唐時期,喜愛賈島作品的也大有人在。詩人李洞甚至還鑄了一個賈島銅像放在自己頭戴的方巾中,手持念珠,一天口念“賈島佛”不下一千遍。如果碰到了也愛好賈島詩篇的,李洞遂手抄賈詩贈給對方。無獨有偶,在南唐,做上了大官的詩人孫晟當年也在自己的屋壁畫上賈島的像,經常整天對之恭奉不休。僅舉這兩個例子,我們便可以大略知道賈島的詩作成就以及其人被人們所愛好的情況之一斑了。
范陽人賈島,字浪仙,②由于接二連三地考不上進士,他一氣之下就去當了和尚。后來碰上大文豪韓愈,并幸運地得到了韓的賞識,他這才還了俗又去應舉。只是此后他仍然經過幾次磨難,最終才算是如愿以償。
那個著名的“推敲”故事的主人公就是賈島,我們放在其他篇章再進行詳細述說③外,即便他送和尚同道無可的詩作也無不如此,他這首五律詩這樣寫道:
圭峰霽色新,送此草堂人。
麈尾同離寺,蛩鳴暫別親。
獨行潭底影,數息樹邊身。
終有煙霞約,天臺作近鄰。
然而,他居然在該詩頸聯“獨行潭底影,數息樹邊身”的底下,又夾注了一首五絕詩來表明他的苦心追求:
二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
知音如不賞,歸臥故山秋!
這既可看出他對自己作品的自我欣賞,同時也可見出他對詩歌執著乃至癡迷的情愫了。他甚至還在每年除夕,把一年當中自己所寫的詩作拿出來,恭恭敬敬地擺放在幾案上,焚香點燭后對之納頭便拜。然后,賈島起來把酒酹在了地上,還喃喃祝禱著:“這可是我一年來苦心經營的心愛東西啊!”
事實上,賈島對寫詩不但毫不倦怠,而且對于他自己所寫的詩歌也是愛惜有加的;為此,他無意中還得罪了皇帝呢。
一天,他同幾位詩友約好到當年居住過的青龍寺游玩。但左等右等就是不見他們到來,賈島便把隨身攜帶的詩稿拿出來,一邊自我欣賞,一邊自行作進一步的推敲、修改。
夜色已經毫不猶豫地漫了上來,但詩友們仍還沒有到達,賈島估計他們大約是不會來了。于是他和衣臥在幾案上假寐,但很快便睡眼朦朧了。一覺醒來,賈島卻發現一個陌生人從他的衫袖底下抽走了詩稿在看——那可是我的心血呀!賈島心里這樣一想,便“呼”的一聲站了起來,毫不遲疑地從那人手里一把拽了過來,然后憤憤然說道:“看你穿得衣服這樣鮮亮,長得又是如此肥頭大耳的,就不是一塊懂詩的料!”那人即便想要搶奪詩稿也來不及了,于是不再說什么,冷冷地看了賈島一眼,顧自下樓去了。
事實上,這被賈島譏嘲著的陌生人,可是當朝宣宗皇帝李忱呵!宣宗素有微服出行的習慣,這會兒適值他改換朝服,出來游覽,來到該樓下時,忽然聽到有人在吟詩,就登樓上去。而此時的賈島卻因勞累過度而睡著了,于是便出現了上文這一幕。
事后賈島聽人說起那陌生人就是當今皇上時,他嚇得兩腿顫栗不止,便趕忙跑到宮中去叩頭謝罪。據說他后來被貶謫到長江擔任主簿一職,就跟這事兒有著絕大的關系;但賈島卻因此又多了一個文學史上的雅稱:賈長江。
后來有許多詩人為他鳴不平,如唐人安程锜在一首詩里就有句說賈島“奪卷忤宣宗”;④對此,李克恭也有詩句稱“宣宗謫去為閑事”了。然而,賈島這膽敢說宣宗皇帝不懂詩的代價,卻委實是不低的;這可真是令人浩嘆不置的事兒??!
阿袁按:①此詩不見于韓文公詩文集,但見諸《唐才子傳》。蘇軾就曾以為此系“世俗無知者所托”,而《唐詩紀事》則持模棱兩可態度;又,“渾”一作“中”。②浪仙,一作“閬仙”。③具見本書《非關和尚獨推敲》。④忤,一作“誤”,似不確;此據《唐詩紀事》汲古閣本。安程锜,《中國文學家大辭典》作“程锜”,當為不確。
編者按:以上文字全出于阿袁(即陳忠遠)《唐詩故事.敢說宣宗不懂詩——賈島跟皇帝爭奪詩稿被貶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