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产欧产美韩系列麻豆,最全的欧美大片,日本hiphop大师yokoi,巜人妻私密按摩师3


查辭海

 部首檢索 拼音檢索 近義詞 反義詞 語造 辭海百科
賈島詩詞作品集:
題李凝幽居 尋隱者不遇/孫革訪羊尊師詩 劍客/述劍 題詩后 新年 宿山寺 口號 絕句 暮過山村 三月晦日贈劉評事/三月晦日送春 清明日園林寄友人 憶江上吳處士 望山 宿懸泉驛 送無可上人 送鄒明府游靈武 雜曲歌辭·壯士吟 冬夜送人 過京索先生墳 寄韓潮州愈 游仙 雪晴晚望 旅游 不欺 易水懷古 病蟬 鹽池院觀鹿 登江亭晚望 馬嵬 題隱者居 贈李文通 喜李馀自蜀至 鷺鷥 病起 夜集田卿宅 夏夜 送鄭山人游江湖 戲贈友人 北岳廟 客思 滕校書使院小池 早蟬 冬夜 夜喜賀蘭三見訪 秋暮 送耿處士 即事 送田卓入華山 游子 風蟬 早行 題戴勝 友人婚楊氏催妝 送僧歸太白山 送天臺僧 對菊 尋人不遇 詠懷 方鏡 登樓 送李溟謁宥州李權使君 寄遠 送僧游衡岳 送人適越 吊孟協律 下第 哭柏巖和尚 懷鄭從志 和劉涵 冬月長安雨中見終南雪 哭盧仝 送崔約秀才 寄慈恩寺郁上人 原居即事言懷贈孫員外 送康秀才 二月晦日留別鄠中友人 送穆少府知眉州 題朱慶馀所居 鄭尚書新開涪江二首 寄華山僧 寄朱錫珪 送獨孤馬二秀才居明月山讀書 荒齋 送朱可久歸越中 寄白閣默公 題皇甫荀藍田廳 詠韓氏二子 朝饑 送友人之南陵 壯士吟 蓮峰歌 上杜駙馬 代舊將 聽樂山人彈易水 楊秘書新居 送稱上人 宿村家亭子(一作宿杜司空東亭,或題杜司戶亭子) 題魚尊師院 題虢州三堂贈吳郎中(一作題虢州吳郎中三堂) 賀龐少尹除太常少卿 早秋寄題天竺靈隱寺 崔卿池上鶴 夏夜上谷宿開元寺 聞蟬感懷 夜坐 處州李使君改任遂州因寄贈 贈圓上人 贈牛山人 逢博陵故人彭兵曹 酬張籍王建 送胡道士 崔卿池上雙白鷺 寄無得頭陀 上谷旅夜 阮籍嘯臺 觀冬設上東川楊尚書 送僧 王侍御南原莊 夜集姚合宅期可公不至 寄長武朱尚書 送朱休歸劍南 寄宋州田中丞 哭張籍 宿姚合宅寄張司業籍 留別光州王使君建 光州王建使君水亭作 蔣亭和蔡湘州 寄江上人 京北原作 送友人如邊 哭宗密禪師 送李校書赴吉期 寄劉侍御 雨夜寄馬戴 寄韓湘 送褚山人歸日本 宿慈恩寺郁公房 喜雍陶至 宿成湘林下 落第東歸逢僧伯陽 贈莊上人 重與彭兵曹 贈胡禪歸 送黃知新歸安南 慈恩寺上座院 送蔡京 送去華法師 送惟一游清涼寺 臥疾走筆酬韓愈書問 凈業寺與前鄠縣李廓少府同宿 易州過郝逸人居 送孫逸人 送李戎扶侍往壽安 寄胡遇 送崔嶠游瀟湘 宿姚少府北齋 寄令狐绹相公 秋暮寄友人 思游邊友人 送友人游塞 贈僧 寄李輈侍郎 酬姚合校書 秋夜仰懷錢孟二公琴客會 送沈鶴 送殷侍御赴同州 送宣皎上人游太白 贈弘泉上人 贈紹明上人 送空公往金州 送劉式洛中覲省 送僧 謝令狐绹相公賜衣九事 送僧歸天臺 子規(一作項斯詩) 送鄭少府 送友人游蜀 別徐明府 逢舊識 送賀蘭上人 送徐員外赴河中 泥陽館 題長江 送惠雅法師歸玉泉 送知興上人 送慈恩寺霄韻法師謁太原李司空 寄顧非熊 偶作 送李馀往湖南 答王建秘書 張郎中過原東居 雨中懷友人 送友人棄官游江左 送南康姚明府 送盧秀才游潞府 題劉華書齋 寄武功姚主簿 原上秋居 寄錢庶子 送敡法師 送杜秀才東游 寄令狐相公(一作赴長江道中) 就峰公宿 送張校書季霞 送陳商 寄劉棲楚 代邊將 重酬姚少府 上谷送客游江湖 攜新文詣張籍韓愈途中成 送別 投張太祝 送沈秀才下第東歸 贈智朗禪師 延壽里精舍寓居 客喜 早起 辯士 義雀行和朱評事 辭二知己 寄遠 古意 赴南巴留別蘇臺知己 過海聯句 行次漢上 李斯井 題興化園亭 送道者 送人南游 送人南歸 題鄭常侍廳前竹 春行 老將 黃鵠下太液池 哭孟東野 經蘇秦墓 送張道者 送僧 題青龍寺 夏夜登南樓 投龐少尹 田將軍書院 頌德上賈常侍 贈翰林 贈僧 病鶻吟 欲游嵩岳留別李少尹益 上邠寧刑司徒 贈溫觀主 題童真上人 送羅少府歸牛渚 送周判官元范赴越 夏日寄高洗馬 黎陽寄姚合 尋石甕寺上方 贈梁浦秀才斑竹拄杖 夜集烏行中所居 夜期嘯客呂逸人不至 贈丘先生 送靈應上人 酬姚合 和韓吏部泛南溪 題韋云叟草堂 酬朱侍御望月見寄 登田中丞高亭 送于總持歸京 送別 訪鑒玄師侄 酬慈恩寺文郁上人 送劉侍御重使江西 送于中丞使回紇冊立 送陜府王建司馬 投元郎中 巴興作 送饒州張使君 送劉知新往襄陽 送僧 昆明池泛舟 上樂使君救康成公(一作陳陶續古詩) 寄魏少府 郊居即事 送皇甫侍御 送玄巖上人歸西蜀 寄柳舍人宗元 靈準上人院 內道場僧弘紹 題竹谷上人院 宿孤館 送韋瓊校書 寄毗陵徹公 喜無可上人游山回 酬胡遇 皇甫主簿期游山不及赴 元日女道士受箓 寄喬侍郎 長孫霞李溟自紫閣白閣二峰見訪 送南卓歸京 酬鄠縣李廓少府見寄 送李登少府 馬戴居華山因寄 和孟逸人林下道情 過楊道士居 積雪 再投李益常侍 寄令狐绹相公 盧秀才南臺 青門里作 贈李金州 酬厲玄 寄山友長孫棲嶠 送姚杭州 送譚遠上人 送金州鑒周上人 送雍陶及第歸成都寧親 贈友人 讓糾曹上樂使君 岐下送友人歸襄陽 送李傅侍郎劍南行營 崇圣寺斌公房 寄滄州李尚書 送令狐绹相公 永福湖和楊鄭州 送鄭長史之嶺南(一本題作送鄭史) 喜姚郎中自杭州回 宿池上 晚晴見終南諸峰 孟融逸人 寄河中楊少尹 夕思 懷博陵故人 送朱兵曹回越 石門陂留辭從叔謨 題張博士新居 送神邈法師 過雍秀才居 送雍陶入蜀 早春題友人湖上新居二首(一作項斯詩) 南齋 贈無懷禪師 寄李存穆 送厲宗上人 原東居喜唐溫琪頻至 送唐環歸敷水莊 送陳判官赴綏德 題青龍寺鏡公房 送李馀及第歸蜀 僻居無可上人相訪 題山寺井 訪李甘原居 宿赟上人房 寄董武 送韓湘 送安南惟鑒法師 送丹師歸閩中 哭胡遇 雨夜同厲玄懷皇甫荀 懷紫閣隱者 過唐校書書齋 洛陽道中寄弟 送路 投李益 黃子陂上韓吏部 升道精舍南臺對月寄姚合 送裴校書 送貞空二上人 寄龍池寺貞空二上人 南池 寄無可上人 送覺興上人歸中條山兼謁河中李司空 送烏行中石淙別業 送李騎曹(一作胄) 酬姚少府 送董正字常州覲省 雨后宿劉司馬池上 送崔定 哭孟郊 憶吳處士 寄賀蘭朋吉 贈王將軍 就可公宿 山中道士 送汲鵬 寄山中王參 題岸上人郡內閑居 送集文上人游方 劉景陽東齋 易州登龍興寺樓望郡北高峰 寓興 延康吟 答王參 寄友人 寄丘儒 投孟郊 明月山懷獨孤崇魚琢 寄孟協律 酬棲上人 雙魚謠(時韓職方書中以孟常州簡詩見示) 枕上吟 寓興 玩月 感秋 齋中 題山寺井 升道精舍南臺對月寄姚合 寄宋州田中丞 光州王建使君水亭作 寄無得頭陀 題詩后 憶江上吳處士 憶江上吳處士
最新收錄:

暫未開通

賈島
賈島簡介

全 名 賈島

賈島賈島簡介


  賈島(779~843年),字浪(閬)仙,唐代詩人。漢族,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陽縣(今河北省涿州市)人。早年出家為僧,號無本。自號“碣石山人”。據說在洛陽的時候后因當時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后外出,賈島做詩發牢騷,被韓愈發現其才華。后受教于韓愈,并還俗參加科舉,但累舉不中第。唐文宗的時候被排擠,貶做長江主簿。唐武宗會昌年初由普州司倉參軍改任司戶,未任病逝。


賈島賈島的介紹


  賈島,今北京市房山區賈島村(賈島峪)人,早年貧寒,落發為僧,法名無艮。曾居房山石峪口石村,遺有賈島庵。19歲云游,識孟郊等,因和推敲韓愈。還俗后屢舉進士不第。唐文宗時任長江(四川蓬溪縣)主簿,故被稱為“賈長江”。其詩精于雕琢,喜寫荒涼、枯寂之境,多凄苦情味,自謂“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但后又普州司倉參軍,卒于任所。有《長江集》10卷,錄詩390余首。另有小集3卷、《詩格》1卷傳世。

  賈島人稱“詩囚”又被稱為“詩奴”,一生不喜與常人往來,《唐才子傳》稱他“所交悉塵外之士”。他惟喜作詩苦吟,在字句上狠下工夫。


賈島賈島的生平


  

早年出家

  賈島早年出家為僧,號無本。元和五年(810年)冬,至長安,見張籍。次年春,至長安,始謁韓愈,以詩深得賞識。后還俗,屢舉進士不第。文宗時,因誹謗,貶長江(今四川蓬溪)主簿。曾作《病蟬》詩“以刺公卿”(《唐詩紀事》)。開成五年(840年)遷普州司倉參軍。武宗會昌三年(843年)七月二十八日(8月27日),在普州去世。賈島詩在晚唐形成流派,影響頗大。唐代張為《詩人主客圖》列為“清奇雅正”升堂七人之一。清代李懷民《中晚唐詩人主客圖》則稱之為“清奇僻苦主”,并列其“入室”、“及門”弟子多人。晚唐李洞、五代孫晟等人十分尊崇賈島,甚至對他的畫像及詩集焚香禮拜,事之如神(《唐才子傳》、《郡齋讀書志》)。賈島著有《長江集》10卷,通行有《四部叢刊》影印明翻宋本。李嘉言《長江集新?!?,用《全唐詩》所收賈詩為底本,參校別本及有關總集、選集,附錄所撰《賈島年譜》、《賈島交友考》以及所輯賈島詩評等,較為完備。

  賈島的家鄉范陽曾是安祿山的老巢,安史之亂平定后,這里又長期為藩鎮所據,處于半隔絕狀態。賈島出生于平民家庭,門第寒微。所以他早年行事率不可考。傳說他30歲前曾數次應舉,都不得志。失意之余,又迫于生計,只好棲身佛門為僧,取法名無本。貧困的家庭景況,枯寂的禪房生活,養成他孤僻冷漠而內向的性格,耽幽愛奇,淡于榮利,喜怒鮮形于色,世事頗少縈懷。但他仍酷愛吟詩,常常為構思佳句而忘乎所以,“雖行坐寢食,苦吟不輟?!辟Z島也因此被視為唐代苦吟詩人的典型。

  

推敲由來

  一天,賈島去長安成郊外,拜訪一個叫李凝的朋友。他沿著山路找了好久,才摸到李凝的家。這時,夜深人靜,月光皎潔,他的敲門聲驚醒了樹上的小鳥。不巧,這天李凝不在家,賈島就把一首詩留了下來:

  《題李凝幽居》

  閑居少鄰并, 草徑入荒園。

  鳥宿池邊樹, 僧敲月下門。

  過橋分野色, 移石動云根。

  暫去還來此, 幽期不負言。

  第二天,賈島騎著毛驢返回長安。半路上,他想起昨夜即興寫成的那首小詩,覺得“鳥宿池邊樹, 僧推月下門”中的“推”字用得不夠妥帖,或許改用“敲”字更恰當些。賈島騎著毛驢,一邊吟哦,一邊做著敲門、推門的動作,不知不覺進了長安城。大街上的人看到他這個樣子,都感到十分好笑。這時,正在京城做官的韓愈,在儀仗隊的簇擁下迎面而來。行人、車輛都紛紛避讓,賈島騎在毛驢上,比比劃劃,竟然闖進了儀仗隊中。

  韓愈問賈島為什么亂闖。賈島就把自己做的那首詩念給韓愈聽,但是其中一句拿不定主意是用“推”好,還是用“敲”好。韓愈聽了,很有興致地思索起來。過了一會兒,他對賈島說:“我看還是用‘敲’好,萬一門是關著的,推怎么能推開呢?再者去別人家,又是晚上,還是敲門有禮貌呀!而且一個‘敲’字,使夜靜更深之時,多了幾分聲響。靜中有動,豈不活潑?”賈島聽了連連點頭。他這回不但沒受處罰,還和韓愈交上了朋友。

  推敲從此也就成為膾炙人口的常用詞,用來比喻做文章或做事時,反復琢磨,反復斟酌,才能得到最佳。

  

是否中進士

  賈島是否唐突劉棲楚?是否中進士?哪一年中進士?也不可考,但他仕途坎坷卻是真的。賈島多次赴考,都名落孫山,有一次竟因“吟病蟬之句,以刺公卿”,不僅被黜落,而且還被扣上“舉場十惡”的帽子。更使他悲傷的是,他的好友孟郊于元和九年(814年)突發急病而死。至長慶四年(824年),韓愈又病逝。而此時之賈島卻依然是一介白衣。直到賈島垂老之年,賈島才出任長江縣主簿。開成五年(840年),賈島三年考滿,遷任普州(今四川安岳縣)司倉參軍。會昌三年(843年)七月二十八日(8月27日),賈島就染疾卒于任上。

  賈島在長江主簿任上有何建樹,史書不載。唐人蘇絳在他的《賈司倉墓志銘》稱贊賈島“三年在任,卷不釋手”??磥?,賈島仕宦后,讀書吟詩的癖好依然不改。

  

刻苦寫詩

  賈島寫詩,以刻苦認真著稱。這在他自己的詩句中也有所反映。如他在《送無可上人》詩“獨行潭底影,數息樹邊身”句下就自注:“二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知音如不賞,歸臥故山秋?!薄岸淙甑谩弊匀皇强鋸堈f法,但他吟詩常常煞費苦心卻真有其事。

  也正是由于他的刻苦努力,才得以彌補其天分之不足,使他終于在眾星璀璨的唐代詩壇贏得一席之地,并且留下許多佳作。如他的《憶江上吳處士》:“閩國揚帆去,蟾蜍虧復圓。秋風吹渭水,落葉滿長安。此夜聚會夕,當時雷雨寒。蘭橈殊未返,消息海云端?!比姽菤忾_張,詩情宛轉。特別是“秋風吹渭水,落葉滿長安”一聯,對仗自然,妙語天成,灝氣流注,意境蒼涼,形象飽滿地傳達出詩人憶念朋友的一片深情,不愧是傳誦千古的名句。

  又如他的《寄韓潮州愈》“此心曾與木蘭舟,直至天南潮水頭。隔嶺篇章來華岳,出關書信過瀧流。峰懸驛路殘云斷,海浸城根老樹秋。一夕瘴煙風卷盡,月明初上浪西樓”。寫盡賈島對韓愈的懸念和同情,并烘托出韓愈的光明磊落,境界宏闊,音節高朗,情韻悠長,足見賈島于平淡處見雋永的筆力。

  再如他的《下第》詩:“下第只空囊,如何住帝鄉!杏園啼百舌,誰醉在花傍?淚落故山遠,病來春草長。知音逢豈,孤棹負三湘?!背林氐厥銓懥俗约郝涞诤蟮耐纯嘈那?。賈島一生很不得志,孤貧潦倒,宦途極艱,所以,他的詩作也以描寫孤峭幽靜的境界為主。但有時也有慷慨激越之作,如他的《病鶻吟》:“俊鳥還投高處棲,騰身戛戛下云梯。有時透露凌空去,無事隨風入草迷。迅疾月邊捎玉兔,遲回日里拂金雞。不緣毛羽遭零落,焉肯雄心向爾低!”依然是雄心不改,壯志難磨,仍幻想著有凌空搏擊的機會。他的思想中的這種激烈奮發的因素,還常常借助于舊將、老將的形象宣泄出來。如他的《代舊將》:“舊事說如夢,誰當信老夫。戰場幾處在,部曲一人無。落日收病馬,晴天曬陣圖。猶希圣朝用,自鑷白髭須”。他的《代邊將》:“持戈簇邊日,戰罷浮云收。露草泣寒霽,夜泉鳴隴頭。三尺握中鐵,氣沖星斗牛。報國不拘貴,憤將平虜仇。”他的《劍客》:“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今日把示君,誰有不平事。”他的《逢舊識》:“幾歲阻干戈,今朝勸酒歌。羨君無白發,走馬過黃河。舊宅兵燒盡,新宮日奏多。妖星還有角,數尺鐵重磨”。這幾首詩無不是豪氣滿紙,風骨凜凜。只可惜賈島有此壯志而無此機遇,致使他始終未能施展自己的才干,最后留下的只是他的詩作《長江集》。

  賈島的詩作與他的苦吟精神,在唐末五代還是很有影響的。如晚唐的李洞,就“酷慕賈長江,遂銅寫島像,戴之巾中。常持數珠念賈島佛,一日千遍。人有喜島者,洞必手錄島詩贈之,叮嚀再四曰:此無異佛經,歸焚香拜之”。又如南唐孫晟,也畫了賈島的像掛在壁上,朝夕禮拜。賈島生前雖然信佛,恐怕也不曾想到他身后竟有人因他的詩作而奉他為佛。倘若他在天有靈,也一定會為他死后“成佛”而心滿意足吧!


賈島賈島的郊寒島瘦


  蘇東坡這個人挺有意思,他并沒有象歐陽修《六一詩話》和尤袤《全唐詩話》那樣的詩話行世,卻經常有關于詩文的觀點一鳴驚人。諸如“觀摩詰之詩,詩中有畫;味摩詰之畫,畫中有詩。”“杜詩、韓文、顏書,皆集大成者也?!泵虾迫恢姡嵏叨哦獭!啊己畭u瘦”也是他提出的,而且概括得也是如此的準確、生動和形象。

  “郊寒島瘦”緣何說起,當然由孟郊賈島詩風而來,主要是指他們詩作中所體現出來的狹隘的格局,窮愁的情緒和苦吟的精神。兩人都是一生不曾做過什么象樣的官,孟郊本人性情耿介,是個不善與別人往來的人,考了三次之后才于五十歲時中了個進士,得到一個可憐的小官位。但他平時總愛將時間花在飲酒彈琴交友賦詩上面,不理政務,最后竟由別人代他的職,自己拿著半俸回家,過上了“一貧徹骨、裘褐懸結”的清苦日子。他的詩作因此而愈見其“寒”,如:貧病誠可羞,故床無新裘。春色燒肌膚,時餐苦咽喉。倦寢意蒙味,強言聲幽柔。承顏自俯仰,有淚不敢流。默默寸心中,朝愁續暮愁。(《臥病》)夜學曉未休,苦吟神鬼愁。如何不自閑,心與身為仇。死辱片時痛,生辱長年羞。清桂無直枝,碧江思舊游。(《夜感自遣》)賈島曾作過和尚,算是個“詩僧”?!短撇抛觽鳌氛f他:“居京三十年,屢試不中連敗文場,囊篋空甚,遂為浮屠”,雖然窮成這樣,仍不掩賈島其性情中人的一面。有一天,宣宗微服私訪來到賈島所在的寺中,聞樓上有吟詩之聲,遂移步上樓,見案上有詩便展卷流覽,賈島不認識皇上,劈手將詩卷奪過,聲色俱厲,冷言嘲諷。幸虧皇上有風度,自己下樓一走了之。后來,賈島才發覺事情不對,嚇壞了,忙跑到宮前請罪。倒使皇上感到驚訝。這段故事太象演繹,不大靠得住,但卻頗可見賈島的脾氣秉性。

  孟郊和賈島長年生活在窮苦潦倒之中,雖然都曾得到過當時韓愈的獎掖與資助,但并沒使他們擺脫現實生活的困頓。所以在他們的詩中,象“淚”、“恨”、“死”、“愁”、“苦”這樣的字眼隨處可見。

  “颯颯秋風生,愁人怨離別。含情兩相向,欲語氣先咽。心曲千萬端,悲來卻難說。別后唯所思,天涯共明月?!保辖肌豆旁箘e》)“試妾與君淚,兩處滴池水??慈≤饺鼗?,今年為誰死?!保辖肌对乖姟罚耙蝗詹蛔髟?,心源如廢井。筆硯為轆轤,吟詠作縻綆。朝來重汲引,依舊得清泠。書贈同懷人,詞中多苦辛?!保ㄙZ島《戲贈友人》)事情就是這樣,“文章憎命達,魑魅喜人過”(杜甫),因為詩人長年生活在窮困之中,所以才可能深入地接觸社會,其詩才更見性情和藝術。雖然,孟郊在考取了進士之后也曾寫出"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這樣精神抖擻意氣風發的豪情,也寫過“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這種親情至上的千古名句,但是這些畢竟不是他的主旋律,“郊寒”才是他的主色調。請看他這樣寫懷鄉的情緒:“愁人獨有夜燭見,一紙鄉書淚滴穿”;他這樣寫世態炎涼:“棄置復棄置,情如刀劍傷”;他這樣寫情感世界:“試妾與君淚,兩處滴池水”;他這樣寫自然的蕭疏:“冷露滴夢破,峭風梳骨寒”。“詩從肺腑出,出輒愁肺腑?!保ㄌK軾《讀孟東野詩》)這才是孟郊的風格特色。《臨漢隱居詩話》中說他“孟郊詩蹇澀窮僻,琢削不假,真苦吟而成。觀其句法、格力可見矣。其自謂‘夜吟曉不休,若吟神鬼悉。如何不自閑,心與身為仇?!辟Z島雖不如“郊寒”,卻也有其鮮明的個性。他寫過“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這樣超脫閑逸的詩,也曾流露出“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今日把試君,誰有不平事”這樣昂揚的豪氣,但他的詩卻多是靠“苦吟”而成的,所以仍舊顯得面窄而雕琢。他自己對此是這樣描述的:“二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知音如不賞,歸臥故山秋。”關于賈島,最為流行的故事就是“推敲”的典故。據說他成日沉湎于雕詞琢句之中,有一天竟然沖撞了京尹兆韓愈的車隊,被左右拿下,推到韓愈面前"島具實對,未定推敲,神游象外,不知回避"所以才沖撞了大人。原來他當時正在潛心琢磨“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吧迷孪麻T”中的動詞“推”,拿不定主意,是用“推”好,還是用"敲"好。韓愈見怪不怪,停下來想了半天方說:“敲字佳?!睆拇私簧狭速Z島這個布衣朋友,還“授以文法,去浮屠,舉進士?!逼鋵崳@兩個字都是可以用的,只不過用了“敲”就具有一種聲音的美,更能襯托出夜深人靜時的意境。

  因為孟郊與賈島平時做詩,總愛搜腸刮肚苦思冥想地遣詞造句,加之以上所提及的諸方面客觀因素的影響,所以詩作中具有“寒瘦窘迫”的風格也是自然的事情,他們都堪稱中國詩史中的“苦吟詩人”。所不同的是,在當時孟郊乃“五古”大家,而賈島為“五律”的領袖。

  據河北省《景縣志》752頁載:“賈島村在縣城西南五十余里。村旁有云蓋寺,為唐代詩人賈島出家的地方,久廢”。


賈島賈島的創作態度


  現時北京市所屬各區、各縣,在歷史上曾經出現了許多著名的人物,有文有武,數以百計。其中有一個著名的大詩人,就是唐代的賈島。

  據《舊唐書》、《全唐詩話》以及蘇絳為賈島寫的墓志銘等的記載,賈島是當時范陽郡的人。唐代設置的范陽郡,包括現在的大興、房山、昌平、順義等縣。這一帶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屬于幽燕之地,英雄豪俠慷慨悲歌,成了傳統的風氣。正如賈島在一首題為《劍客》的五言絕句中寫的:“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今日把示君,誰有不平事?”這位詩人顯然想借此來表達他自己的心情。

  然而,賈島之所以成名,卻并非由于他的英雄氣概,而是由于他的苦吟。人們最熟悉的“推敲”的典故,便是出于此公身上。毫無疑問,寫“僧敲月下門”當然比“僧推月下門”的句子要好得多。這幾乎已經成了講究煉字的一個最尋常的例證??墒牵眠@樣一些起碼的文字“推敲”的技巧,難道就可以稱得起是一位苦吟的詩人了嗎?問題當然不是這么簡單。否則,成為一個大詩人也太容易了。

  賈島的苦吟,實際上是在煉意、煉句、煉字等方面都用了一番苦工夫。而這些又都是與作品的思想內容和時代性分不開的。首先我們看到賈島非常用力于煉意,因而他的作品具有引人入勝的意境。如果寫一首詩而意境不佳,味同嚼蠟,叫人讀了興趣索然,那就不如無詩。有了好的意境,然后還必須保證這種意境能夠在字句上充分表達出來。

  賈島的每句詩和每個字都經過反復的錘煉,用心推敲修改。但是到了他寫成之后,卻又使讀者一點也看不出修改的痕跡,就好像完全出于自然,一氣呵成的樣子。由此可見,所謂苦吟只能是從作者用功的方面說的,至于從讀者欣賞的方面說,卻不應該看出作者的苦來。

  賈島有許多作品都可以證明這一點。例如《渡桑干河》的詩寫道:“客舍并州已十霜,歸心日夜憶咸陽。無端更渡桑于水,卻望并州是故鄉。”這首詩的意思很曲折,而字句卻很平易。這樣就顯得詩意含蓄,使讀者可以反復地咀嚼它的意味。如果多用一兩倍的字句,把它的意思全都寫盡,讀起來就反而沒有意思了。在賈島的作品中,像這樣的例子太多,我簡直不知道應該舉出什么例子才更好說明問題。

  讀過中國文學史的人,都知道韓愈非常賞識賈島的作品。《全唐詩話》記載韓愈贈賈島詩曰:“孟郊死葬北邙山,日月星辰頓覺閑。天恐文章中斷絕,再生賈島在人間。”雖然有人說這不是韓愈的詩,但是這至少可以代表當時人們對賈島的評價。后來的人常常以“險僻”二字來評論賈島的詩,那實在是不恰當的。

  盡管人們也能舉出若干證據、說明賈島的詩對于后來的詩壇發生了不良影響。比如,宋代有所謂江湖詩派,明代有所謂竟陵詩派,以及清末同、光年間流行的詩體,一味追求奇字險句,內容貧乏,變成了形式主義。如果把這些都歸罪于賈島的影響,我以為這是不公平的。各個時代詩歌流派的優缺點,主要的應該從各該時代的歷史條件和社會背景中尋找根源,前人不能為后人擔負什么責任。賈島的創作態度是很嚴肅的,這一點直到今天仍然值得我們學習。假若有人片面地和表面地模仿賈島,以致產生了壞詩,這怎么能叫賈島負責呢!

  作品風格:語言清淡樸素,以鑄字煉句取勝,刻意求工。題材窄狹,缺少社會內容,多為寫景、送別、懷舊之作,情調偏于荒涼凄苦。


賈島賈島的紀念建筑


  

  在縣城南郊安泉山。長12米,寬、高各3米,砌石為垣?,F有清建墓碑“唐普州司戶參軍浪仙之墓”。墓前有清建瘦詩亭,內陳歷代文人吊唁賈島的石刻詩文。

  唐開成五年(840年),賈島61歲時遷來普州(今四川安岳縣),任司倉參軍。他到任后,曾組織講學。政務之余常去南樓(南門外過街樓,1958年拆除)讀書作詩。曾寫出《夏夜登南樓》詩:“水岸寒樓帶月躋,夏林初見岳陽溪。一點新螢報秋信,不知何處是菩提?!贝送?,還有《寄武功姚主簿》、《送裴校書》、《送僧》、《原上草》、《詠懷》等詩篇,均為賈島在南樓寫成。唐會昌三年(843年),朝廷升賈島為普州司戶參軍,未受命而身先卒,終年64歲。遺體安葬在安岳縣城南安全山麓。他的朋友蘇絳為他寫了“賈司倉墓志銘”,記述賈島生平、死、葬日期和地點等甚詳。清乾隆年間(1736-1795年),安岳縣令徐觀海(浙江錢塘人)在墓前建造“瘦詩亭”。后來的縣令斐顯忠又進行重建,并立牌坊,至今尚存。

  

賈公祠

  賈公祠在北京房山區房山城南的石樓鎮二站村,有一座2005年修復竣工的賈公祠,是為紀念唐代著名詩人賈島而建。 重建的賈公祠由兩部分組成,西部是文化接待區,是兩重院落。其中陳列了紀念賈島的文字書畫,供人欣賞。東區是賈公祠的重點,前半部是由正殿和東西配殿組成的院落。正殿名為“騷壇異幟殿”,內有賈島塑像。并有賈島在房山無相寺清居生活的壁畫。東配殿名為“瘦詩軒”,內有賈島與另一位詩人孟郊的并列塑像。壁畫表現了詩人為吟詩不辭辛苦的情景。西配殿名為“月下齋”,是表現“推敲”的故事。內有賈島與人生知己韓愈的塑像。壁畫再現了“推敲”發生的情景。


賈島賈島的典故


  

塵緣未絕

  賈島是個半俗半僧的詩人。

  他文場失意后,便去當和尚,法號無本。無本者,即無根無蒂、空虛寂滅之謂也??磥硭惠呑幽罘鹆?。但后來與韓愈相識,執弟子之禮。在韓愈的勸說下,還俗應舉,中了進士。為僧難免思俗,入俗難棄禪心?!鞍l狂吟如哭,愁來坐似禪。”(姚合《寄賈島》)俗味很濃,僧味也不淡。他正是在這雙重性中度過自己的一生。

  賈島因帶著一肚皮牢騷出家,所以雖身在佛門,卻未能忘卻塵世的煩惱。他在洛陽為僧時,當局規定午后不得出寺。若換個出家人,不許出就不出。佛國無邊,何處不可修心養性?然而他卻覺得自由受縛,不能忍受。于是嘆道:“不如牛與羊,猶得日暮歸?!彼麨槿朔浅讨?,一旦向前,就不易回頭。無論是為僧,還是還俗,都富有挑戰性。

  他是苦吟詩人,行坐寢食,都不忘作詩,常走火入魔,惹出麻煩。據說曾出了兩次交通事故。一次是騎驢過街,沒注意行人。當時秋風蕭瑟,黃葉飄零,便信口吟出“落葉滿長安”之句。尋思上聯,忽以“秋風吹渭水”作對,喜不自勝,結果撞上“市長”大人車馬,被拘一夕。一次是去訪問李凝幽居,于驢背上得“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之句。其中“敲”字又欲作“推”字,一時未定。神思恍惚,結果又撞上韓愈的車馬。傳說雖不完全可信,但他那份癡迷,則是有根有據的。他時刻想推銷自己。“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今日把示君,誰有不平事?”(《劍客》)氣沖斗牛,一副俠膽。其實他骨瘦如柴,氣短力微,只不過借鑒喻己,想人賞識罷了。唐代的舉子要想在科場上顯露頭角,往往要疏通關節,尋找堅強的靠山。而他出身微賤,朝中無親故,缺乏外援,所以他恨這個社會的不公。他認為自己沒有出路,是因受到公卿的壓抑所致。他從裴度庭院經過,吟道:“破卻千家作一池,不栽桃李種薔薇。薔薇花落秋風起,荊棘滿庭君始知?!保ā额}興化園亭》)裴度平定叛亂有功,封晉國公。他聚斂甚多,長安有高第。賈島一見,火從內發,故作詩嘲之。他蔑視權貴,不把他們放在眼里。及第后,他寓居法乾無可精舍。一日宣宗微服出游,行至寺中,聞人吟詩,便循聲登樓,見案上詩卷,便取來瀏覽。賈島在后面,一手奪走。他不認識宣宗,便瞪眼嚷道:“郎君鮮食美服,哪懂這個?”事后十分緊張,伏闕待罪。朝廷給他一個長江縣主簿的小官,將他貶出長安。唐代有兩位詩人的作品,涉及此事。安奇詩云:“騎驢沖大尹,奪卷忤宣宗。”李克恭詩云:“宣宗謫去為閑事,韓愈知來已振名。”

  賈島有個堂弟叫無可,也是詩人。當時兩人一道出家。賈島耐不住寂寞,殺了回馬槍;而無可仍在合掌向佛。賈島還俗時曾有約,將來仍出家,可一落塵網便被裹住。無可寫詩提醒他,不要忘約。賈島說,我怎么能忘?。俊懊剿急橥?,早晚到嵩丘?!保ā都臒o可上人》)“終有煙霞約,天臺作近鄰?!保ā端蜔o可上人》)他對佛門的清靜,仍懷向往之情。但說是說,行動是行動,這兩者充滿矛盾。

  賈島一生,為詩藝灑盡心血?!岸淙甑?,一吟雙淚流”,錘煉出許多精品。韓愈贈詩云:“孟郊死葬北邙山,從此風云得暫閑。天恐文章渾斷絕,故生賈島著人間。”賈島與孟郊齊名,影響深遠。但他的一生,貧困潦倒,官微職小,祿不養身。死之日,家無一錢,只有一頭病驢和一張古琴,教人為之一嘆:他是否感到此生值得,含笑而去,或是后悔還俗,不如誦經?這就不得而知了。

  

敢說宣宗不懂詩

  有一首雖很著名但據說是大文豪韓愈的詩,①是寫贈并贊揚詩人賈島的。這首題為《贈賈島》的詩說:

  孟郊死葬北邙山,日月風云頓覺閑。

  天恐文章渾斷絕,再生賈島在人間!

  不難看出,寫這詩的人對賈島真可謂推崇備至了。就算它不是韓公寫的,但人們對賈島詩作的崇拜,卻是一個客觀事實;即便不說同時代人對他的推重,就是后來詩人也很少有不癡迷于他的。

  這里我們姑且不說距離賈島時代遠一些的,比如南宋“永嘉四靈”熱切愛好他的作品,就是在晚唐時期,喜愛賈島作品的也大有人在。詩人李洞甚至還鑄了一個賈島銅像放在自己頭戴的方巾中,手持念珠,一天口念“賈島佛”不下一千遍。如果碰到了也愛好賈島詩篇的,李洞遂手抄賈詩贈給對方。無獨有偶,在南唐,做上了大官的詩人孫晟當年也在自己的屋壁畫上賈島的像,經常整天對之恭奉不休。僅舉這兩個例子,我們便可以大略知道賈島的詩作成就以及其人被人們所愛好的情況之一斑了。

  范陽人賈島,字浪仙,②由于接二連三地考不上進士,他一氣之下就去當了和尚。后來碰上大文豪韓愈,并幸運地得到了韓的賞識,他這才還了俗又去應舉。只是此后他仍然經過幾次磨難,最終才算是如愿以償。

  那個著名的“推敲”故事的主人公就是賈島,我們放在其他篇章再進行詳細述說③外,即便他送和尚同道無可的詩作也無不如此,他這首五律詩這樣寫道:

  圭峰霽色新,送此草堂人。

  麈尾同離寺,蛩鳴暫別親。

  獨行潭底影,數息樹邊身。

  終有煙霞約,天臺作近鄰。

  然而,他居然在該詩頸聯“獨行潭底影,數息樹邊身”的底下,又夾注了一首五絕詩來表明他的苦心追求:

  二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

  知音如不賞,歸臥故山秋!

  這既可看出他對自己作品的自我欣賞,同時也可見出他對詩歌執著乃至癡迷的情愫了。他甚至還在每年除夕,把一年當中自己所寫的詩作拿出來,恭恭敬敬地擺放在幾案上,焚香點燭后對之納頭便拜。然后,賈島起來把酒酹在了地上,還喃喃祝禱著:“這可是我一年來苦心經營的心愛東西啊!”

  事實上,賈島對寫詩不但毫不倦怠,而且對于他自己所寫的詩歌也是愛惜有加的;為此,他無意中還得罪了皇帝呢。

  一天,他同幾位詩友約好到當年居住過的青龍寺游玩。但左等右等就是不見他們到來,賈島便把隨身攜帶的詩稿拿出來,一邊自我欣賞,一邊自行作進一步的推敲、修改。

  夜色已經毫不猶豫地漫了上來,但詩友們仍還沒有到達,賈島估計他們大約是不會來了。于是他和衣臥在幾案上假寐,但很快便睡眼朦朧了。一覺醒來,賈島卻發現一個陌生人從他的衫袖底下抽走了詩稿在看——那可是我的心血呀!賈島心里這樣一想,便“呼”的一聲站了起來,毫不遲疑地從那人手里一把拽了過來,然后憤憤然說道:“看你穿得衣服這樣鮮亮,長得又是如此肥頭大耳的,就不是一塊懂詩的料!”那人即便想要搶奪詩稿也來不及了,于是不再說什么,冷冷地看了賈島一眼,顧自下樓去了。

  事實上,這被賈島譏嘲著的陌生人,可是當朝宣宗皇帝李忱呵!宣宗素有微服出行的習慣,這會兒適值他改換朝服,出來游覽,來到該樓下時,忽然聽到有人在吟詩,就登樓上去。而此時的賈島卻因勞累過度而睡著了,于是便出現了上文這一幕。

  事后賈島聽人說起那陌生人就是當今皇上時,他嚇得兩腿顫栗不止,便趕忙跑到宮中去叩頭謝罪。據說他后來被貶謫到長江擔任主簿一職,就跟這事兒有著絕大的關系;但賈島卻因此又多了一個文學史上的雅稱:賈長江。

  后來有許多詩人為他鳴不平,如唐人安程锜在一首詩里就有句說賈島“奪卷忤宣宗”;④對此,李克恭也有詩句稱“宣宗謫去為閑事”了。然而,賈島這膽敢說宣宗皇帝不懂詩的代價,卻委實是不低的;這可真是令人浩嘆不置的事兒??!

  阿袁按:①此詩不見于韓文公詩文集,但見諸《唐才子傳》。蘇軾就曾以為此系“世俗無知者所托”,而《唐詩紀事》則持模棱兩可態度;又,“渾”一作“中”。②浪仙,一作“閬仙”。③具見本書《非關和尚獨推敲》。④忤,一作“誤”,似不確;此據《唐詩紀事》汲古閣本。安程锜,《中國文學家大辭典》作“程锜”,當為不確。

  編者按:以上文字全出于阿袁(即陳忠遠)《唐詩故事.敢說宣宗不懂詩——賈島跟皇帝爭奪詩稿被貶官》

   詩人



查辭海 chacihai.com baike-map 浙ICP備19001761號-4
主站蜘蛛池模板: 彭泽县| 福海县| 英超| 若尔盖县| 长顺县| 成武县| 宝清县| 余姚市| 临颍县| 胶南市| 西峡县| 榕江县| 隆子县| 资源县| 乌拉特前旗| 泉州市| 鄂温| 宁强县| 那坡县| 体育| 湖口县| 沅江市| 金堂县| 永靖县| 海淀区| 大新县| 许昌市| 京山县| 冀州市| 且末县| 九江县| 河北省| 通榆县| 绥江县| 黄山市| 绿春县| 孝义市| 南宫市| 海林市| 顺义区| 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