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風蟬 / 作者:賈島 |
風蟬旦夕鳴,伴葉送新聲。
故里客歸盡,水邊身獨行。
噪軒高樹合,驚枕暮山橫。
聽處無人見,塵埃滿甑生。
|
|
風蟬解釋: 《風蟬》是唐代詩人賈島創作的一首詩。該詩以形象生動的描寫手法表達了詩人在故鄉歸來時的心情與思念之情。
詩中的風蟬指的是蟬蟲,"旦夕鳴"表示蟬蟲在清晨及黃昏時鳴叫。蟬鳴伴隨著樹葉的擺動,形成了一種新的聲音。詩人以風蟬的鳴叫作為開篇,抓住了一種明顯的景物和聲音,使讀者進入了詩歌的氛圍。
接著詩人描述了自己回到故鄉后的情景。他回到了熟悉的故里,但是卻感到客歸盡,沒有了歸屬感。在水邊獨自行走,顯示了他的孤獨之情。
第三、四句描寫了風聲和樹葉的聲音,表達了詩人在夜晚所感受到的緊張和不安。高樹和暮山的景象使他感到煩躁。
最后兩句寫出了詩人此時的氛圍和身處的環境。身處偏僻之地,沒有人看到他在這個窘迫的環境中享受自己的聲音和思緒。
總的來說,《風蟬》是一首表達詩人孤獨、無歸屬感以及對故鄉回憶的詩歌。通過描寫風蟬鳴叫、故里歸來、風聲和樹葉的聲音等景物,以及詩人的內心活動,表達了詩人的情感和思考。詩中運用了鮮明的形象和生動的描寫,使讀者能夠深入感受詩人的情緒和思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