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送宣皎上人游太白 / 作者:賈島 |
剃發鬢無雪,去年三十三。
山過春草寺,磬度落花潭。
得句才鄰約,論宗意在南。
峰靈疑懶下,蒼翠太虛參。
|
|
送宣皎上人游太白解釋: 《送宣皎上人游太白》是唐代賈島創作的一首送別詩。詩中描述了詩人送別宣皎上人去太白山游玩的情景。
詩中首句“剃發鬢無雪,去年三十三。”描繪了宣皎上人年紀已經略過三十,但仍然頭發和胡須黑亮沒有見白發。第二句“山過春草寺,磬度落花潭。”描繪了宣皎上人所經過的山脈和春天長滿草木的寺廟,以及懸掛著磬鐘的寺廟傳來的聲音。這里的山脈和寺廟的描寫給人一種寧靜和神秘的感覺。
接下來的兩句“得句才鄰約,論宗意在南。”表達了宣皎上人和賈島有相似的才情,彼此間有交流,以及對佛教的研究和追求。最后兩句“峰靈疑懶下,蒼翠太虛參。”描述了宣皎上人登上太白山,感受到山峰的靈氣和蒼翠之美,以及對太虛之境的探索和參悟。
整首詩以送別的方式,表達了詩人對宣皎上人的敬佩和祝福,同時也展示了自然環境和人文情感的交融。
詩詞的中文譯文:
剃發鬢無雪,去年三十三。
山過春草寺,磬度落花潭。
得句才鄰約,論宗意在南。
峰靈疑懶下,蒼翠太虛參。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雖然篇幅不長,但通過簡潔的語言描繪了宣皎上人游太白山的場景,展現了自然和人文的美好。
詩中山脈和春草的描寫給人一種清新的感覺,而磬聲和落花潭的描寫則增添了一絲寧靜和神秘。這些自然景觀與宣皎上人的學問和境界相呼應,使得整首詩浸透著一種道教式的寧靜和超然。
詩人表達了對宣皎上人的敬佩和贊美,并感到與他有一種共鳴和相似之處。這種相似不僅僅在于才情的互識,還包括對佛教和道教的追求和思考。
最后兩句描述了宣皎上人登山的情景,以及對山峰的靈氣和蒼翠的太虛所引起的疑問和探索。這里的山峰和太虛的形象給人一種超越塵世的感覺,使得整首詩有一種超脫世俗的凈化和超然境界的追求。
總之,《送宣皎上人游太白》展現了自然山水與人文情感的交融,詩人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對宣皎上人的贊賞和祝福,同時也展示了自然和人文之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