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贈圓上人 / 作者:賈島 |
誦經千紙得為僧,麈尾持行不拂蠅。
古塔月高聞咒水,新壇日午見燒燈。
一雙童子澆紅藥,百八真珠貫彩繩。
且說近來心里事,仇讎相對似親朋。
|
|
贈圓上人解釋: 贈圓上人
誦經千紙得為僧,
麈尾持行不拂蠅。
古塔月高聞咒水,
新壇日午見燒燈。
一雙童子澆紅藥,
百八真珠貫彩繩。
且說近來心里事,
仇讎相對似親朋。
中文譯文:
送給圓上人
誦經千紙得為僧,
麈尾持行不拂蠅。
古塔高處聽咒水的聲音,
新壇午時看到燒香火。
一對童子澆紅草藥,
一串108顆珍珠串成彩繩。
談論這些近來內心的事,
敵人相對而立卻像親朋。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唐代賈島所寫,描述了佛教僧侶的生活場景,以及作者對于近來發生的事情的思考。詩人借描繪僧人的生活來凸顯人類內心的復雜性和矛盾性。
詩中第一聯描述了僧人的清心寡欲之態,僧人虔誠地誦經,用千紙代表誦經的次數,意味著誦經的次數非常之多;麈尾是一種法器,持行不拂蠅表明僧人在修行過程中內心的專注和超越塵世的精神。
第二聯描述了古塔和新壇兩個場景。古塔是佛教寺廟常見的景象,高處傳來咒水的聲音,表現出佛教的神秘感和宗教儀式的莊嚴;新壇則是地方寺廟,為了表達對佛陀的敬仰,持續點燃香火。
第三聯是對佛教中神奇的儀式和傳統的描繪。童子澆紅藥,是佛教中一種染紅藥水灑在神像上的儀式;百八真珠貫彩繩,是用于佛教念珠的描述,表示信仰的虔誠和堅定。
最后一聯是詩人對近來發生的事情的思考。仇讎相對似親朋,表達了詩人對于世俗爭斗和恩怨情仇的感慨,認識到世間的親疏關系往往比血緣更具有矛盾性和復雜性。
整首詩通過對佛教僧人的生活場景的描寫,展現了人類內心的復雜情感和思考。詩人以客觀的眼光觀察世間,通過對比佛教的寧靜和世俗的紛爭,傳達了一種超越塵世的思考和尋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