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寄朱錫珪 / 作者:賈島 |
遠泊與誰同,來從古木中。
長江人釣月,曠野火燒風。
夢澤吞楚大,閩山厄海叢。
此時檣底水,濤起屈原通。
|
|
寄朱錫珪解釋: 《寄朱錫珪》是唐代詩人賈島的一首詩詞。該詩表達了詩人遠離家鄉的感慨和寄托。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朱錫珪啊,你也曾與我共同遠離家鄉,
曾經跟隨古木的指引而來。
長江的人們在釣月,
曠野中的火焰在燃燒,
夢澤吞噬了楚地的大地,
閩山上籠罩著海浪的拘束。
此時此刻,波浪下的水,
掀起了與屈原相通的激蕩。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詩人遠離家鄉的景象,表達了一種失落和無奈的情感。詩中提到的古木和檣底水,以及長江人釣月、曠野火燒風等景象,都映襯出詩人孤獨和迷茫的心境。
詩人用寓言的手法,將自己比作迷失在荒野中的人,追隨著古老的指引而來。他看到長江的人們在釣月,曠野中的火焰燃燒,象征著人們追求理想和渴望自由的精神。他也看到了夢澤吞噬楚地和閩山上籠罩的海浪,表達了對歷史的畏懼和對自然力量的敬畏。
詩的最后一句“濤起屈原通”,借屈原之死暗示了詩人與屈原的精神上的契合。屈原是中國古代文人中具有重要地位的詩人,他的作品《離騷》被譽為中國古代文學的瑰寶。通過與屈原相通,詩人希望表達自己對民族精神和文化傳統的關懷。
總的來說,《寄朱錫珪》這首詩詞通過對遠離家鄉的景象的描繪,傳達了詩人內心的孤獨、無奈和對歷史和文化的思考。詩中運用了寓言、象征等手法,通過景象的交融和意象的呼應,展現出一種獨特的詩意和情感,使人們在閱讀中能夠感受到詩人的內心世界。 |
|